6.5: 摘要
- Page ID
- 200688
6.1 物质
拉丁语 “实质性”,翻译为 “物质”,通常用于指支持或站在同一事物附带特征之下的基本现实。 古希腊哲学家既是一元论又是二元论。 印度哲学家提出了原子论的概念。 坚持不懈的挑战(即,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但能否说某件事可以保持身份),可以通过 Ship of Theseus 思想实验来探讨。
6.2 自我与身份
“自我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犹太基督教观点倾向于以灵魂的角度假设 “真正真实” 或真实的自我。 印度教和佛教的观点将自我认同为 “阿特曼”。 阿特曼是一个古老的术语,有许多含义,但通常该术语被翻译为永恒的自我、灵魂甚至呼吸。 与犹太基督教的观点不同,灵魂是转世的,直到自我从转世中解脱出来(moksha)。 佛教的 “无自我” 教义(anatman)挑战了西方将自我理解为持久的观点。 没有永恒的自我;在佛教中,“我” 是短暂的。
本小节中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心灵的现实。 许多人认为心灵是大脑。 也许将思维简化为独立思维的尝试是过时观点的遗迹。 意识的棘手问题被认为是无法解释自己对意识的意识。 行为主义,即从行为角度对自我的理解,是自我终极现实的一种可能解释。
6.3 宇宙论与上帝的存在
证明上帝存在的尝试采取了多种形式,发生在多种文化中。 宇宙学论点考虑的是经验中发现的东西,也就是说,它们是后验的,从观测到的效应转变为原因。 本体论的论点不是基于经验,而是呼吁作为思想家的人运用理性来得出结论(即,它们是先验的论点)。 这些论点,就像几何学家可能会考虑三角形的本质然后证明关于三角度的定理一样,对经验没有吸引力。 相反,他们假设上帝的基本属性是通过理性知道的。 道德理论家通过考虑客观价值观的可能性来主张神灵的存在。
邪恶的存在怎么可能支持或反对神的存在? 邪恶的证据问题考虑了苦难的现实,并挑战了鉴于苦难的存在,我们可能对上帝适用的属性。 由于并非所有传统都假设相同的宇宙论,因此有些传统(例如非洲或约鲁巴观点)没有这个特殊问题。 奥古斯丁在基督教宇宙论中工作,试图通过将邪恶假定为缺乏善良来应对挑战。 因此,如果邪恶存在,那么就不能将神当作善良来挑战,因为邪恶只是对善良的匮乏(缺失)。
6.4 自由意志
自由的感觉能证明自由的存在吗? 形而上学的自由主义者回应宣称,人类行为是自由的,超出了观察到的控制自然物体的因果关系。 因为存在自由选择,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决定论的回应以其所谓的硬形式指出,所有行为都受自然界中遵守的法律和原则的约束。 根据这种观点,人们的行为虽然伴随着自由的感觉,但实际上并不是自由的。 本节讨论了软决定论立场,在这种立场中,只要道德行为主体在手头的选择方面没有面临内部限制,行动就可以自由进行。 软决定论被认为是一种兼容主义立场,因为缺乏替代可能性被认为与自由是相容的。 不确定主义,观察人类理性无法捕捉现实和所有因果链,断言一个事件不在因果序列之外的可能性足以断言人类自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