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Global

5.2: 逻辑语句

  • Page ID
    200793
  • \( \newcommand{\vecs}[1]{\overset { \scriptstyle \rightharpoonup} {\mathbf{#1}} } \) \( \newcommand{\vecd}[1]{\overset{-\!-\!\rightharpoonup}{\vphantom{a}\smash {#1}}}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newcommand{\AA}{\unicode[.8,0]{x212B}}\)

    学习目标

    在本节结束时,您将能够:

    • 确定条件声明和普遍肯定声明中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 描述陈述的反例。
    • 使用反例评估条件和通用陈述的真实性。

    特定类型的陈述在逻辑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哲学家在论点中经常使用此类陈述。 特别重要的是条件,它表达了两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条件语句用于准确描述世界或构造理论。 反例是用来反驳条件的陈述。 通用语句是断言一组事物中每个成员的陈述,也是描述条件的另一种方式。

    条件语

    条件通常表示为 if—then 语句,类似于我们前面在考虑假设时讨论的示例。 if—then 陈述的其他例子是 “如果你吃了肉,那么你可以吃点布丁” 和 “如果那只动物是狗,那它就是哺乳动物”。 但是还有其他表达条件的方法,例如 “只有吃肉才能吃布丁” 或 “所有狗都是哺乳动物”。 尽管这些句子不同,但它们的逻辑含义与上面的相关的 if—then 句子相同。

    所有条件都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 “if” 后面的部分和 “then” 之后的组件。 任何条件都可以用这种格式重新措辞。 下面是一个例子:

    声明 1:你必须完成 120 个学分才能获得学士学位。

    声明 2:如果你希望毕业,那么你必须完成 120 个学分。

    后面的 “if” 都被称为前身;“那么” 后面的任何东西都称为后果。 An@@ te 的意思是 “之前”,就像 “战前” 一词一样,在美国它是指在美国内战之前发生或生产的任何东西。 之前的 cedent 是条件的第一部分,发生在随后的条件之前。 结果是结果,在条件语句中,它是先例的结果(如果前身是真的)。

    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所有条件都表示两种关系或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关系是至少存在于两件事物之间的关系/属性。 如果某件事足够,那么其他东西总是足够的。 而且,如果某些东西是必要的,那么其他东西总是必要的。 在上面提供的条件示例中,关系的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所必需的。 例如,毕业需要 120 个学分,因此,如果您希望毕业,则需要 120 个学分。 不管后果是什么,也就是说,条件的第二位是什么,对于那个特定的先例来说都是必要的。 这是必要性的关系/条件。 形式上讲,当且仅当 X 在 Y 不为真的情况下无法为真时 Y 才是 X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没有 Y,X 就不可能发生或存在以下几个示例:

    • 未婚是成为单身汉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是单身汉,那么你没有结婚。
    • 成为哺乳动物是成为狗的必要条件。 如果生物是狗,那么它就是哺乳动物。

    但是请注意,条件的必要关系不会自动出现在另一个方向上。 仅仅因为某物是哺乳动物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狗。 成为单身汉不是未婚的必要特征,因为你可以未婚也可以成为未婚女性。 因此,“if X,then Y” 语句中 X 和 Y 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对称的(它不会自动在两个方向上保持不变)。 Y 对 X 始终是必需的,但 Y 不需要 X。另一方面,X 对 Y 来说总是足够

    以 “如果你是单身汉,那么你没有结婚” 为例。 如果你知道埃里克是单身汉,那么你就会自动知道埃里克没有结婚。 如你所见,前身/第一部分是足够的条件,而条件的后果/第二部分是必要条件。 当且仅当 X 的真值保证 Y 的真值时,X 才是 Y 的足够条件因此,如果 X 是 Y 的足够条件,则 X 会自动表示 Y,但反之则不正确。 通常,X 不是某事成为 Y 的唯一途径。回到我们的榜样,成为单身汉并不是唯一的未婚途径。 养狗是成为哺乳动物的充分条件,但不一定要成为狗才能成为哺乳动物,因为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哺乳动物。

    狗在田野里带着一人和两只羊。
    图 5.4 所有狗都是哺乳动物,但并非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狗。 成为一只狗是成为哺乳动物的充分条件,但成为哺乳动物不一定要成为狗。 (来源:SheltieBoy/Flickr 的 “加利福尼亚牧羊犬审判”,CC BY 2.0

    理解和使用条件的能力提高了哲学思维的清晰度和提出有效论点的能力。 例如,在讨论伦理学或政治哲学时,必须严格定义某些概念,例如 “天真” 或 “善良”。 哲学中的标准做法是先陈述单词和概念的含义,然后再将其用于论证。 通常,清晰起见的最好方法是阐明术语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例如,哲学家可能会使用条件来向听众澄清他们所说的 “无辜” 的意思:“如果一个人没有犯下被指控的罪行,那么这个人就是无辜的。”

    反例

    有时人们不同意条件。 想象一下,一位母亲说:“如果你在阳光下度过一整天,你会被晒伤。” 妈妈声称晒伤是整天在阳光下度过的必要条件。 为了反对妈妈,一个想去海滩的少年可能会举一个反例,或者一个相反的陈述来证明第一个陈述是错误的。 青少年必须指出一个案例,即所声称的必要条件与足够的条件并未出现。 定期使用SPF 30或以上的有效防晒霜可以让青少年避免晒伤。 因此,晒伤不是整天在阳光下的必要条件。

    反例对于检验命题的真实性很重要。 人们通常想检验陈述的真实性,以便有效地与他人争论,但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也很重要,即尝试为我们自己的陈述和主张想出反例。 哲学教会我们不断质疑周围的世界,并邀请我们测试和修改我们的信念。 生成有创意的反例是检验我们信念的好方法。

    通用声明

    另一种重要的声明是普遍肯定声明。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逻辑体系中加入了普遍的肯定陈述,认为它们是为数不多的有意义的逻辑陈述之一(论解释)。 普遍肯定声明分为两组东西,并声称第一组的所有成员也是第二组的成员:“所有 A 都是 B” 这些陈述之所以被称为通用肯定陈述,是因为它们断言了组 A 的所有成员的某些内容。这种类型的陈述用于对对象和/或关系进行分类。 实际上,普遍肯定声明是条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作为条件的通用声明

    通用语句在逻辑上等同于条件语句,这意味着任何条件语句都可以转换为通用语句,反之亦然。 请注意,通用陈述也表达了必要性和充分性的逻辑关系。 由于普遍肯定陈述总是可以改写为条件语(反之亦然),因此将普通语言陈述翻译成条件语句或通用陈述的能力有助于理解逻辑含义。 这样做还可以帮助您确定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并非所有陈述都能翻译成这些形式,但许多陈述可以。

    普遍声明的反例

    也可以用反例来驳斥普遍的肯定陈述。 以这样的信念为例:“所有生物都值得道德考虑”。 如果你想证明这个陈述是错误的,你只需要找一个你认为不值得道德考虑的生物的例子。 只有一个就足够了,因为明确的主张相当强烈,所有生物都值得道德考虑。 有人可能会争辩说,有些寄生虫,比如导致疟疾的原生动物,不值得道德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