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Global

9.3: 交叉性

  • Page ID
    172743
  • \( \newcommand{\vecs}[1]{\overset { \scriptstyle \rightharpoonup} {\mathbf{#1}} } \) \( \newcommand{\vecd}[1]{\overset{-\!-\!\rightharpoonup}{\vphantom{a}\smash {#1}}}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newcommand{\AA}{\unicode[.8,0]{x212B}}\)

    妇女与性别问题

    女性适合哪里?

    亚裔美国人掩盖了一系列内部紧张局势。 为了营造种族团结意识,亚裔美国人活动家用种族来描述社会不公正现象,掩盖了性别、性、种族和国籍等其他相互竞争的社会类别。 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相对没有将性别作为亚裔美国人激进主义和抵抗的镜头,这既不表示不存在性别不平等,也不是亚裔美国妇女脱离社会正义问题的迹象。

    许多亚裔美国人活动家(包括本书中的一些作者)驳斥了 “女权主义者” 的标签,尽管他们的作品特别关注女性的经历。 有时,这种感觉反映出对疏远男性的恐惧——如果男性无法承担自己的性别特权,这种后果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其他时候,对女权主义的反感反映了欧洲白人女权主义者的文化麻木不仁和种族主义。

    Dragon Ladies:简史

    从1898年到1908年,祖希皇后从龙王座统治了中国。 《纽约时报》将她描述为 “东方的邪恶女巫,一位爬行动物龙女,曾安排过任何挑战过她的专制统治的人中毒、勒死、斩首或强迫自杀。” 龙女的影子 —— 以其残忍、反常和不人道的方式 —— 继续使亚洲女性与她们涌向避难的西方人之间的相遇变得暗淡。

    莫妮克·布林森·德默里《寻找龙女:越南努夫人之谜》的书籍封面
    \(\PageIndex{1}\)“寻找龙女:越南努夫人的奥秘——莫妮克·布林森·德默里”CC BY 2.0manhhai 通过 Flickr

    1800年代中期第一批来到美国的亚洲女性中,许多绝不是掠夺性的,而是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国妇女,她们被欺骗、绑架或偷运到该国,以男性为主的华人社区充当妓女。 历史学家陈素成写道,当时出生的所有亚洲女性都是妓女的印象 “影响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公众对所有中国女性的看法、态度和对待所有中国女性的行为”。

    警方和立法者挑出中国妇女进行特别限制,“与其说是因为她们本身就是妓女(因为周围也有许多白人妓女),而是因为——作为中国人——据称她们带来了毒性特别强的性病菌株,引入了鸦片成瘾,并诱使白人男孩进入罪恶的生活,” 陈还写道。 非妓女的中国妇女最终首当其冲地受到了1800年代后期通过的排华法的冲击。

    这些年来,日本移民人数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反动的反日运动加入了既定的反华情绪。 在20世纪初,日本人占加利福尼亚总人口的不到3%,但仍然遇到了恶毒的,有时甚至是暴力的种族主义。 根据历史学家罗杰·丹尼尔斯的说法,在种族主义的加利福尼亚人看来,来自日本的 “照片新娘” 移民到美国与丈夫团聚是 “东方背叛的又一个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亚洲女性人数不多,但她们承担了补贴亚洲男性劳动力的大部分成本。 美国雇主不必像其他有家庭需要抚养的劳动者那样向亚洲男性支付那么多的工资,因为亚洲的亚裔女性承担了抚养孩子和照顾老一辈的费用。

    在1960年代之前确实移民到这里的亚洲女性通常也被雇用为廉价劳动力。 在二战前的年代,将近一半的日裔美国女性在旧金山地区被雇为仆人或洗衣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裔美国人的拘留使他们特别容易被剥削:他们在被强行关押在营地时失去了家园、财产和积蓄,但是,为了离开,他们必须证明自己有工作和住房。 美国政府官员通过回复申请,深思熟虑地安排了他们的工作,其中大部分是针对仆人的。

    移民特征

    有关移民的问题影响了亚裔美国人社区的许多方面。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所有亚裔美国人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外国出生的。 在尝试研究有关移民的好处或成本的许多争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研究亚洲和其他移民人口的特征。

    移民和美国出生人口

    下表中的数据是使用 2000 年人口普查 1% 的公共用途微数据样本计算得出的,他们比较了不同的移民群体(基于其祖国地区),并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衡量标准将不同的移民群体(基于其祖国地区)与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外国出生的移民群体进行了比较成就。 您可以单击列标题向上或向下排序。 您还可以阅读用于创建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术语的详细描述。

    统计数据包括来自所有国家的移民,而不仅仅是来自亚洲的移民。 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美国的移民/外国出生人口约为28,910,800人。 其中,5.5%是黑人,25.9%是亚洲人,46.4%是西班牙裔/拉丁裔,22.1%是白人。 以下统计数据代表了合理的研究,但不同的统计数据可以用来支持问题的两面。 所以你可以选择是否同意我的结论。

    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几乎总是涉及精心准备工作,而且要花很多钱。 很多时候,这也意味着放弃在家里的人际关系(至少是暂时的,如果不是永久的话),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和文化。 关键是,并不是每个想移民的人都这样做。 事实上,那些非常贫穷的人很少移民,他们只是没有资源。 那些确实移民的人往往来自他们国家的中产阶层和专业阶层。

    表中的结果说明了这一点,该表按母国地区比较了美国出生群体和移民群体之间的各种社会经济特征。 要查看完整的统计数据表,请单击表 9.3.2。 表格出现后,您可以单击列标题向上或向下排序。 您还可以阅读用于创建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术语的详细描述。

    \(\PageIndex{2}\):按母国地区划分的移民群体的社会经济特征。 (由 Asi an Nation 提供)

    按原籍国地区划分的移民群体的社会经济特征。

    结果表明,与在美国出生的移民相比,作为一个群体,移民的大学学位获得率略高,获得高级学位(医学、法律或博士学位)的比率要高得多。 在这两个衡量标准上,来自非洲的移民的教育成绩实际上最高,他们受过高中以下教育的比率也最低。 非洲移民也最有可能进入劳动力市场。

    因此,很明显,来自非洲的移民往往来自他们国家的精英阶层。 相比之下,统计数据指出,来自拉丁美洲、南美和加勒比的移民的受教育率最低。 我们可以由此推测,他们更有可能来自农村或工人阶级背景。 这种含义的另一个例子是,来自拉丁美洲/南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移民的个人(人均)收入中位数最低,生活在贫困中和接受公共援助的比例最高。

    此外,她们结婚且配偶在场、从事高技能(行政、专业、技术或高级管理人员)职业的比例最低,媒体社会经济指数(SEI)分数最低,这是衡量职业声望的指标。 但是,这些统计数据并不一定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自拉丁美洲/南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移民正在消耗美国经济,或者他们消费的福利多于缴款。 要讨论这个问题,请务必阅读关于移民影响的文章。

    其他群体及其成功水平

    关于其他移民群体,上述统计数据表明,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的移民与其他移民以及美国出生的移民相比相当不错。 但是,亚洲移民的特征似乎也有更广泛的传播。 换句话说,似乎有许多人更有可能来自农村或工人阶级背景(因此社会经济成就率较低),还有许多其他来自中产阶级和专业背景的亚洲移民,他们的成绩率很高。

    例如,亚洲和太平洋岛民移民比在美国出生的移民英语不精通的比例要高得多(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英语对大多数亚洲人来说是外语),而且他们的高中毕业率也高于在美国出生的人。 另一方面,亚太岛民移民的个人(人均)收入中位数与在美国出生的人相当,而且家庭收入中位数要高得多。 与在美国出生的人相比,他们拥有大学学位、高级学位和从事高技能职业的比率也更高。

    入籍仪式,1960 年
    \(\PageIndex{3}\):入籍仪式,1960 年。 (CC BY-NC-ND 2.0俄勒冈日经遗产中心通过 Flickr

    同样,来自欧洲、俄罗斯和加拿大的移民的社会经济成就水平往往与美国出生的移民的社会经济成就水平非常相似,在几个类别中,他们的表现也超过了他们。 其中包括拥有大学学位、高级学位、从事高技能职业的比率更高,最值得注意的是,表中所有群体中个人(人均)收入中位数最高。 有趣的是,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率也最低,这可能表明许多人已经退休,但也相当富裕。

    总体而言,所有这些社会经济指标和将移民与美国出生人口进行比较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群体相对接近另一个群体。 但是,同样,这些数字可以用来支持移民争论的双方——移民的成绩不如美国出生的移民那么好,反之亦然。 但是,似乎很明显,这些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将移民视为长期失业、贫困和依赖公共援助的陈规定型观念。 他们确实表明,就像美国任何其他社会群体一样,每个群体内部都有很多多样性,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在对特定群体的所有成员进行全面概括时应谨慎行事。

    宗教、灵性与信仰

    在亚裔美国人文化中比较传统的元素中,宗教、灵性和信仰一直对亚裔美国人社区很重要,就像他们之前的许多代人一样。 但是,在亚裔美国人社区的多样性中,我们宗教信仰和习俗的多样性也是如此。

    哪种宗教最受欢迎?

    首先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是,哪些宗教或信仰传统在亚裔美国人和每个不同的亚洲族裔群体中最受欢迎? 不幸的是,很难找到具有全国代表性和可靠的统计数据。 很少有研究或数据能够最终回答这些问题,尤其是那些分解不同亚洲族裔群体之间宗教信仰的研究或数据。

    \(\PageIndex{4}\):1990-2008 年美国宗教认同调查:亚裔美国人。 (来自 ARIS 的数据)

    1990-2008 年美国宗教认同调查:亚裔美国人

    1990 2001 2008
    无/不可知论 16% 22% 27%
    东方宗教 8% 22% 21%
    天主教 27% 20% 17%
    其他基督徒

    基督教通用

    13% 11% 10%

    主线克里斯蒂安

    11% 6% 6%

    浸礼者

    9% 4% 3%

    五旬节和新教徒

    3% 2% 2%

    摩门教徒

    2% 0% 0%
    穆斯林 3% 8% 8%
    新宗教运动 2% 1% 2%
    犹太人 1% 0% 0%
    不知道/拒绝回答 4% 5% 5%

    尽管如此,有一些统计数据可以概述亚裔美国人社区内的宗教信仰。 美国宗教认同调查(ARIS)是规模最大、最新、最全面的资料之一,该调查由三一学院(康涅狄格州)的研究人员进行。 ARIS 于 1990 年首次举办,2000 年再次进行,最近的浪潮于 2008 年完成。 2008年的研究包括来自48个连续州54,461名美国成年人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样本的数据。

    下表 9.3.5 摘自 ARIS 2008 报告。 结果表明,尽管没有哪个宗教能够在亚裔美国人社区中占多数,但截至2008年,声称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最大的群体。 事实上,自1990年ARIS首次研究以来,该群体已显著增长,2008年,其在亚裔美国人中的百分比(27%)是该研究所有主要种族族裔群体中最大的(白人排名第二,16%的人声称没有宗教信仰)。 亚裔美国人中第二大宗教团体是 “东方宗教”,包括佛教、印度教、道教、巴哈教、神道教、琐罗亚斯德教和锡克教。 从1990年到2001年,这些东方宗教急剧增加,然后在2008年趋于平稳。 天主教徒是第三大群体,在2008年为17%,其比例从1990年的27%显著下降。

    \(\PageIndex{5}\):皮尤研究所,《2008年宗教与公共生活论坛:亚裔美国人》。 (经许可使用宗教景观研究皮尤研究中心,华盛顿特区(2020)
        2008
    克里斯蒂安 45%
    新教徒 27%
      福音派 17%
      主线 9%
      历史上是黑人 < 0.5%
    天主教 17%
    摩门教徒 1%
    耶和华见证人 < 0.5%
    东正教 < 0.5%
    其他基督徒 < 0.5%
    东方和其他宗教 30%
    印度教 14%
    佛教徒 9%
    穆斯林 4%
    其他世界宗教 2%
    其他信仰 1%
    犹太人 < 0.5%
    无关联 23%
    世俗无关联 11%
    与宗教无关 5%
    不可知论 4%
    无神论者 3%
    不知道/已拒绝 2%

    “基督教普通” 类别(包括被认定为基督徒、新教徒、福音派/重生基督徒、重生者、原教旨主义者、独立基督徒、传教士联盟教会和非宗派基督徒的人)是第四大群体,在2008年占10%。 下面列出了其他基督教和新教教派. 结果显示,2008年,穆斯林占亚裔美国人人口的8%(高于1990年的3%)和 “新宗教运动”(包括那些认定为科学论、新时代、埃坎卡、精神主义者、一神论普遍主义者、神灵、巫术、异教徒、德鲁伊、印度宗教、桑特里亚和Rastafarian)在2008年声称占2%。

    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宗教认同综合调查,即美国宗教景观调查(1.2 MB)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这些结果,该调查是由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论坛对35,000多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

    与ARIS 2008报告相反,USLRS的方法有时包括相同的教派和不同的类别(即浸信会既是 “福音派” 又是 “主线”)——请查看USLRS报告的第12页和附录2,了解确切的分类及其对他们的详细解释方法。 此处显示的数据仅适用于亚裔美国人的受访者,摘自他们报告的第40页。

    数据再次显示,在亚裔美国人中,基督教信仰和教派的追随者比例最高,东方宗教和无隶属关系的回应也吸引了大量受访者。 有趣的是,一旦 “东方宗教” 类别中的独特信仰得到扩大,我们就会发现印度教是亚裔美国人中最受欢迎的东方信仰(主要是因为印度裔美国人人口庞大),其次是佛教。

    不幸的是,ARIS和USLRS的研究都没有将宗教信仰分解为特定的亚洲族裔群体。 就此而言,我还没有找到任何能起作用的研究。 因此,为了衡量每个族裔群体中宗教的规模,我们可以看一下那个亚洲国家中不同宗教的比例。 尽管不完全准确,但可以肯定地假设亚洲国家内部的宗教比例与美国社区中的宗教比例相似,因为大多数亚裔美国人都是外国出生的,正如 2000年《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中所述:

    • 孟加拉:穆斯林 88.3%,印度教徒 10.5%,其他 1.2%
    • 印度:印度教徒 80%、穆斯林 14%、基督徒 2.4%、锡克教徒 2%、佛教徒 0.7%、耆那教徒 0.5%、其他 0.4%
    • 菲律宾:罗马天主教 83%,新教徒 9%,穆斯林 5%,佛教徒和其他人 3%
    • 日本:84% 同时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其他 16%(包括基督徒 0.7%)
    • 韩国:基督徒 49%、佛教徒 47%、儒家 3%、萨满教徒、Chondogyo(天道宗教)及其他 1%

    同样,这些统计数据并不完善,因为中国和越南都是正式的无神论国家,因此没有关于每个国家宗教比例的统计数据。

    印度和菲律宾文化之间的婚礼
    \(\PageIndex{6}\):印度/菲律宾婚礼。 (CC BY-NC-ND 2.0;R on Tamondong 通过 Flickr

    宗教、灵性和信仰如何提供帮助

    归根结底,由于亚裔美国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如此多的多样性,这也适用于我们的宗教以及灵性和信仰的实践。 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帮助亚裔美国人适应美国的生活,以及围绕成为亚裔美国人意味着什么的所有问题。

    正如几位社会科学家指出的那样,这些不同形式的灵性和信仰通过为移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社交环境,帮助亚裔美国人应对移民动荡、适应新国家以及其他艰难的个人和社会变革,共享信息,互相协助。 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传统可以为亚洲移民社区的形成提供帮助,为特定的亚洲族裔群体提供除了共同的种族之外还有另一个团结的源泉,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关系与合作。 事实上,历史表明,许多教会和宗教组织在帮助来自中国、日本、菲律宾、南亚和韩国的移民适应美国的生活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宗教的世俗功能在帮助亚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方面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具体而言,许多教堂、寺庙和其他宗教组织围绕翻译协助等实用日常事务为其成员提供重要而有用的服务。 其他实际例子包括有关教育、就业、住房、医疗保健、商业和财务咨询、法律咨询、婚姻咨询以及与美国化子女打交道等问题的信息和援助。因此,许多教会几乎就像社会服务机构一样说明他们如何帮助亚裔美国人处理实际的日常事务。

    其他学者和研究表明,教会也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社会地位和声望。 举一个例子,社会学家 Pyong Gap Min 描述说,由于许多韩国移民移民移民到美国后因英语不流利而面临就业不足(特别是如果他们来自韩国受过教育和专业背景的人),他们常常感到羞愧、尴尬或疏远适应他们在美国的较低地位等级。但是,在教会内,许多韩国移民通过教会内的官方职位找到了地位感。 这可能包括担任助理部长、教育主任、未受命的副牧师、长老、执事和委员会主席等。

    最后,正如班克斯顿和周在研究新奥尔良越南人社区时指出的那样,宗教可以在影响亚裔美国年轻人的种族身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市越南区的天主教会帮助年轻的越南裔美国人融入更大的社区。 那些上过教堂和更多地参与宗教活动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在学校取得好成绩,也更容易摆脱困境

    当然,宗教、灵性和信仰只是这种适应和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它与许多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亚洲移民如何适应他在美国的新生活。尽管如此,它的力量是不可否认的。 在过去的数百代人中,它把社区联系在一起,成为许多人生活的基础。 即使文化、地理位置和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其影响依然存在。

    Young、Gay 和 APA

    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者或酷儿(LGBTQ)的亚裔美国人经常面临双重甚至三重危险,因为他们的种族、性别和性取向而成为偏见和歧视的目标。 以下是一篇题为 “年轻、同性恋和APA” 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99年7月17日的《亚洲周刊》杂志上,由乔伊斯·西冈撰写。 它记录了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者亚裔美国人在通过多种形式的个人身份寻求接受和幸福时所经历的许多障碍和挑战。

    双重危险

    十九岁的埃里克·阿基诺记得不久前他在体育课上跪下系鞋带的时候。 他抬起头来,发现一个男孩耸立在他身上,说:“那是你的归属”,然后对口交发表评论。 他记得:“人们嘲笑我是因为他们认为我是个同性恋、同性恋酷儿。” “除了忽略它我还能做什么? 我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忽略它。”

    尽管大多数青少年的被排斥感和关于 “正常” 的疑问困扰着他们,但他们往往对少数民族(无论是种族还是性别)的打击更大。 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得到的支持最少。 卫生与公共服务部198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父母见面的男同性恋青少年大约有50-50的机会被拒绝,四分之一的人不得不离开家。 十年后,《儿科和青少年医学档案》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男同性恋和双性恋青少年自杀未遂的可能性是其他青少年的三倍以上。

    调查显示,80%的同性恋学生在学校里感到不安全,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每13名高中生中就有1人因为被认为是同性恋而受到攻击或骚扰。 根据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异性恋教育网络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所有同性恋学生中有18%的人身伤害到需要治疗的程度,他们在学校受到武器威胁的可能性是异性恋同龄人的七倍。

    亚太同性恋支持网络支持者在游行中
    \(\PageIndex{7}\):亚太同性恋支持网络。 (CC BY-NC-SA 2.0Akasha Yi 通过 Flickr

    拥护者说,保护亚洲同性恋青少年免受歧视需要采取双重责任措施。 旧金山唯一一家面向亚裔美国同性恋青少年的全市组织(现在称为API Wellness Center)AQUA的协调员奥菲·维特西奥坚持认为,他们特别有可能被封闭和忽视。 她说:“亚洲人是模范少数民族,” 她描述了一种常见的刻板印象。 “他们不能成为同性恋或处于危险之中;他们不会自杀或自残。” 实际上,金说:“加州公立学校系统中有许多API青年是同性恋或被视为同性恋,面临着愤怒的歧视和骚扰。 而且没有什么可以充分保护他们的。”

    正如郭和其他成千上万的人可能证明的那样,年轻、同性恋和 APA 就是要同时面对在美国成为同性恋所带来的障碍和歧视的丑陋幽灵,以及在美国成为亚洲人所带来的障碍和歧视的丑恶幽灵。 旧金山学区顾问Crystal Jang说:“在反亚洲情绪下,学生因身为亚洲人而受到更多骚扰,因为这比性行为更引人注目。”

    壁橱是一个孤独的生活场所

    Virtucio说:“人们不认为有API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 “几乎没有任何研究,也没有钱流向他们。” 因此,没有人确切知道旧金山的亚裔美国人孩子中有多少是同性恋。 但是,如果经常被引用的占人口的10%的数字保持不变,那么仅在公立初中和高中,这个数字就可能超过1300人。 张说,亚裔美国学生约占她通过该地区性少数群体青年支持服务计划接待的孩子的90%。 尽管同性恋青年的支持团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Virtucio说,许多亚裔美国人青少年发现很难适应。 他们也没有任何榜样。 这十年来最著名的男女同性恋——女演员艾伦·德杰尼勒斯和安妮·赫切、詹姆斯·霍默尔大使和威斯康星州前议员史蒂夫·冈德森、米格登和库尔——都是白人,社会对美国同性恋的看法也是如此。

    Virtucio说:“如果没人说他们的语言,他们就无法参加为酷儿同性恋青年举办的节目。” “当他们谈论他们永远无法与之交往的亲密家庭时,怎么能理解他们? 他们需要看到像他们这样的人。 即使只是供应大米,他们也需要一些熟悉的东西,这样他们才能 [交往] 并感觉自己可以成为这个社区的一员。” Virtucio说,她吹捧她四岁的团队是 “一个脱颖而出的渠道”。 夏季,有20至30名青少年(其中一半是移民)参加AQUA每周一次的直接课程。 尽管该团体最初主要吸引大学时代的男性,但如今其大多数成员都比较年轻,一半是女性。 在最近的一次聚会上,女孩们的声音似乎比男孩少得多,尽管有几位年轻男子同意接受采访,但没有一个女孩同意接受采访。 张解释说,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不表达自己的性取向,这可能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可能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耻辱。 她回忆说,一个女孩爱上了她的教妹,想告诉她,但她担心如果她这样做了,唐人街的每个人都会发现。

    但是,对于男女来说,与家人和朋友见面都是一个大问题,Virtucio说这个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推迟。 她说:“父母想知道,” 她补充说,许多AQUA成员告诉她,他们怀疑父母早在孩子承认自己的性行为之前就知道了他们的性取向。 她说,妈妈们可能会问女儿一些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穿一条裙子。” 或者他们可能会告诉儿子:“别那样走路。” 同时,她说,将家庭放在首位或隐瞒自己感情的文化压力常常说服亚裔和亚裔美国人青年将自己的性行为内在化。 每个家庭成员通常都应该扮演一个明确的角色。 例如,她解释说,菲律宾人,尤其是长女,“应该照顾家庭,结婚生子。” 她补充说,中国长子 “永远不可能成为同性恋。 他应该延长姓氏。”

    郭德斯蒙说,他的父母接受他的性取向,尽管他们不一定在情感上支持他。 他承认自己将持续的 “为爱而饥饿” 归咎于父母。 他说,两者都很遥远,尤其是他的父亲,一位住在芝加哥的商人。 郭说,他得到的支持不是来自家人,而是来自两年前他所在的帮派。 他说:“他们真的很酷,这增强了我对整个出场过程的信心。” “他们会说,'如果有人因为你是同性恋而对你怀恨在心,我们就在你身边。 我们会踢他们的屁股。 '”

    现在,郭与 “年长” 的亚裔和亚裔美国人约会——至少19岁——因为在那之前很少有人出来,他说。 他承认自己曾试图通过互联网寻找男朋友, 在酒吧和咖啡馆, “遇见好男朋友的最糟糕的地方. 郭先生毕业于磁铁学院艺术学院,他说他打算继续作为亚裔和亚裔美国同性恋青少年的倡导者工作。 然而,即使是现在,他也无法摆脱 “孤独的感觉 —— 待在真正爱你但仍然知道自己是异性恋的人身边。 他们会和女朋友或男朋友在一起,在这里,我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嘘,没有男朋友。”

    “直接” 进入孤立,“出去” 进入幸福

    埃里克·阿基诺(Eric Aquino)在加利福尼亚州瓦列霍长大,尤其是在初中时从未得到过这样的同伴支持。 “我感到孤独,” 阿基诺说。 他避开了储物柜,那些受欢迎的孩子在那里闲逛,而是走了漫长而迂回的上课路来躲避他们的残酷言论。 “对我来说,美好的一天是能够在没有人问的情况下走下大厅,'你是同性恋吗? 你吸鸡巴吗?' 他的成绩下降了。 他解释说:“我上课要迟到了,也不会带书。” “我无法集中精力。 我一直看着时钟,直到3点,该走了。”

    阿基诺的高中时代既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也是最令人沮丧的时刻之一。 他加入了游行乐队并第一次交了朋友,但他也开始觉得自己实际上是同性恋。 他说:“朋友对我很重要,因为我从来没有朋友,但他们不认识我。” 阿基诺认为也许他应该等到18岁才出来,这样如果他的父母拒绝了他,他就可以逃跑。 他还考虑过住在壁橱里,并花了很多时间思考保守秘密的方法。 “我想到了不同的替代方案,其他选择。 比如,我要结婚生孩子,[然后离婚] 然后成为单亲父母,而我的父母会以为我再也找不到爱情了。”

    社会学思考

    一旦 LGBTQ 亚裔美国人走出壁橱,他们会在主流 LGBTQ 社区中获得更多支持和接受吗? 许多人确实如此,但不幸的是,在以白人为主的LGBTQ社区中,反亚洲种族主义仍然存在。 Joseph Erbentraut的文章 “同性恋反亚洲偏见在互联网上蓬勃发展” 和Gay.net的文章 “同性恋种族主义大放异彩” 提供了对LGBTQ亚裔美国人在更大的LGBTQ社区接受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的见解。 你所在城市的 LGBTQ 社区如何对待 LGBTQ 亚裔美国人?

    21 岁的 Ofiee Virtucio 可能与孤立感有关。 她说:“也许这是你知道自己是亚洲人的感觉,但有时候你会感到尴尬。” “那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样子。 我当然很孤单。” 她回忆说,当她 13 岁还在菲律宾时,妈妈问她:“Tomboy ca ba?” — 你是同性恋吗? 她看着我的眼睛;她很担心,” Virtucio 说。 “我说,'不!' “她希望妈妈能回答:“不管你是什么,都没关系。 我还爱你,奥菲。'” 两年后,全家来到美国。 她回忆说:“我必须在一个月内变成白人。” 她说:“当我开始说话时,我有一种可以使用的美国口音,这样我就可以交朋友了。” “在高年级的时候,我否认自己是菲律宾人,也没有谈论自己是同性恋。 最重要的是,我必须交朋友。 我必须了解美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必须活下去。”

    她回忆说:“我本来想变直人,但不想做爱。 我不想把男人的阴茎塞进我体内。” 尽管她在高中时有过男朋友,但她暗中暗恋女孩,尤其是那些 “外出” 的十几岁的女同性恋。 同时,她回忆说,她 “无法交往。 他们更像是 “我们在这里我们很奇怪”... 我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但我想,“我不是那样。” 这让我觉得我永远不可能变成那样。” 所以,她说:“当我的朋友谈论可爱的家伙时,我会跳入对话中。 我想,“好吧,我现在得这么做,” 所以我会说:“哦,他太可爱了。” “然后当我回家的时候,我会像... 哦,” Virtucio 用手掌遮住眼睛说。 “太痛了。 真的,真的很痛。”

    Virtucio 终于承认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性取向,这是 “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18岁那年,她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女朋友并经历了初吻,但是她花了很多年才对成为一个女同性恋感到真正自在。 她说:“我知道这将是艰难的生活。” “我想,'我要怎么告诉我的兄弟姐妹? 我怎样才能找到工作? 我会被限制只有同性恋朋友吗? 人们会怎么看我? 我以为人们现在会知道 —— 仅仅因为我知道我是同性恋 —— 他们就会看见了。”

    Virtucio 从来没有机会去见她的母亲,她在 15 岁时去世了。 但是在大学里,她确实告诉了她父亲。 她记得他在花园里给植物浇水时,他突然问她女友是否不仅仅是朋友。 吓了一跳,Virtucio 说她否认了这一点,但那天晚些时候,她打开了他卧室的门,说这是真的。 之后他们在沙滩上散步。 Virtucio回忆说:“他告诉我任何让我开心的事情都很好。” 她说:“我父亲曾经对我妈妈很刻薄,大肚子,沙文主义。” “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他在心中发现了要理解的东西。 那一刻对我来说真是太神奇了。 我想如果我爸能理解,我真的不在乎世界怎么想。 我就要成为我这个人了。”

    贡献者和归因

    • Tsuhako,Joy。 (塞里托斯学院)
    • 古铁雷斯,埃里卡。 (圣地亚哥峡谷学院)
    • 亚洲国家 (Le) (CC BY-NC-ND) 经许可改编

    被引和推荐供进一步阅读的作品

    • Carnes,T. & Yang,F.(编辑)。(2004)。 亚裔美国人宗教:边界和边界的形成和重塑。 纽约,纽约:纽约大学出版社。
    • Cho,S.(1997)。 赖斯:探索亚洲同性恋文化与政治。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酷儿出版社。
    • 周,R.S.(2012)。 亚裔美国人的性政治:种族、性别和性的构造。 纽约州纽约:罗曼和利特菲尔德出版社。
    • 邓肯,P. & Wong。 G.(编辑)。(2014)。 在东亚社区做母亲。 安大略省布拉德福德:得墨特出版社。
    • Eng、D.L. & Hom、A.Y.(编辑)。(1998)。 问答:亚裔美国人的酷儿。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天普大学出版社。
    • 福布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马汉,J.H.(编辑)。(2017)。 美国的宗教与大众文化。 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
    • Fujiwara、L. & Roshanravan S.(编辑)。(2018)。 亚裔美国人的女权主义和有色人种政治的女性。 华盛顿州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
    • 六月,S.(编辑)。(2020)。 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历史: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妇女。 纽约,纽约:纽约大学出版社。
    • 康,M.(2010)。 管理之手:美容服务工作中的种族、性别和身体。 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
    • Jeung,R.(2004)。 忠实的世代:种族和新亚裔美国人教会。 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省:罗格斯大学出版社。
    • Lee,J. & Zhou,M.(编辑)。(2004)。 亚裔美国青年:文化、身份和种族。 纽约,纽约:劳特利奇。
    • 梁,R.(1995)。 亚裔美国人的性行为:男女同性恋经历的维度。 纽约,纽约:劳特利奇。
    • Ling,H.(2007)。 心灵之声:亚裔美国妇女谈移民、工作和家庭。 密苏里州柯克斯维尔:杜鲁门州立大学出版社。
    • 三岛,Y.(1988)。 面具的自白。 纽约州纽约:W.W. Norton & Company。
    • Prasso,S.(2006)。 亚洲神秘感:Dragon Ladies、Geisha Girls 和我们对异国情调的东方幻想。 纽约,纽约:公共事务出版社。
    • Quang,B.,Yanagihara,H. & Liu,T.(编辑)。(2000)。 T@@ ake Out:来自亚太地区的酷儿写作。 纽约,纽约:亚裔美国作家工作坊。
    • Seagrave,S.(1992)。 龙女:中国最后一位皇后的生平与传说。 纽约,纽约:Knopf Books。
    • 塞德曼,S.(2002)。 超越壁橱:男女同性恋生活的转变。 纽约,纽约:劳特利奇。
    • 清水,C.(2007)。 种族的性欲亢进:在屏幕和场景中表演亚裔/美国女性。 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杜克大学出版社。
    • 史蒂文森,医学博士(2003)。 《日常行动主义: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和双性恋者及其盟友手册》。 纽约,纽约:劳特利奇。
    • Tan,J.(1998)。 Queer Papi Pörn:同性恋亚洲情色。 新泽西州泽西城:克莱斯出版社。
    • 北卡罗来纳州富山、Gee、T.、Khang、K.、de Leon、C.H. 和 Dean,A.(编辑)。(2005)。 不仅仅是提供茶:亚裔美国女性对期望、人际关系、领导力和信仰的看法。 伊利诺伊州韦斯特蒙特:IVP Books。
    • Valverde、K.、Linh、C. & Wei Ming,D.(编辑)。(2019)。 战塔:亚裔美国女性学者在学院中的抵抗与复兴。 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省:罗格斯大学出版社。
    • Wat,E.C.(2002)。 亚洲同性恋社区的形成:艾滋病前的口述历史洛杉矶。 纽约,纽约:罗曼和利特菲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