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Global

2.12:在段落之间建立凝聚力

  • Page ID
    173108
  • \( \newcommand{\vecs}[1]{\overset { \scriptstyle \rightharpoonup} {\mathbf{#1}} } \) \( \newcommand{\vecd}[1]{\overset{-\!-\!\rightharpoonup}{\vphantom{a}\smash {#1}}}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newcommand{\AA}{\unicode[.8,0]{x212B}}\)

    让段落粘在一起

    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在段落建立凝聚力,但你也需要确保每个段落都与下一个段落保持一致。

    过渡

    一种方法是在每个新段落的主题句中以过渡词开头。 以下是一篇包含四个正文段落的文章中的样子,包括一个让步:

    • 第一个原因是。。
    • 另一个原因是。。
    • 最重要的原因是。。
    • 尽管有人认为 [反对观点],但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考虑 [我的观点]

    桥接技巧

    除了使用过渡词外,您还可以使用单词将一个正文段落连接到下一个正文段落。 它们就像两段之间的桥梁(见图 2.11.1)。

    横跨河流的高桥图 2.11.1 “bridge” barnyz 已获得 CC B Y-NC-ND 2.0 的许可

    以下是段落桥梁的一些示例:

    • 在下一个段落的主题句中重复上一段中的关键词。
    • 在下一段的主题句中加入上一段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示例:
      • 除了 [最后一段] 之外,X 的另一个好处是 [新段落主题]
      • 尽管 [最后一段] 有优点,但由于 [新段落主题],这尚未实现。
      • 由于 [最后一段],[新段落主题]
      • 尽管 [最后一段] 是众所周知的,但认识到 [新段落主题] 的人却越来越少

    当然,你必须确保你的主题句与你两个段落的含义相匹配!

    在段落中添加桥梁

    现在,让我们将其应用于您的写作。

    应用这个!

    看看你自己或同学的草稿。 为每个正文段落的最后一句和下一段的第一句加下划线或突出显示。 他们能顺利进入对方吗?

    1. 想想这些想法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然后写一句话来显示这种联系。 您可能还需要在前一段中添加结论句,以使连接顺畅。
    2. 如果不清楚段落是如何连接的,则可能需要重新组织它们!

    许可和归属

    由莱尼学院的伊丽莎白·瓦德尔撰写。 执照:CC BY 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