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Global

12.2: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 Page ID
    203324
  • \( \newcommand{\vecs}[1]{\overset { \scriptstyle \rightharpoonup} {\mathbf{#1}} } \) \( \newcommand{\vecd}[1]{\overset{-\!-\!\rightharpoonup}{\vphantom{a}\smash {#1}}}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newcommand{\AA}{\unicode[.8,0]{x212B}}\)

    学习目标

    • 定义社会心理学
    • 描述情境与性格对行为的影响
    • 描述基本归因错误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它着眼于情境的力量。 社会心理学家断言,个人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交环境的影响。 从本质上讲,人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状况。 如果我们处于新的境地或不确定如何行事,我们会从其他人那里汲取线索。

    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内部和人际关系层面的主题。 人际话题(与个人有关的话题)包括情感和态度、自我和社会认知(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思考方式)。 人际关系话题(与二元组和群体有关的话题)包括帮助行为(见图\(\PageIndex{1}\))、侵略、偏见和歧视、吸引力和亲密关系,以及小组过程和群体间关系。

    一张照片显示有几个人将汽车推上斜坡。
    \(\PageIndex{1}\):社会心理学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互动,涵盖了我们之间的广泛联系:从对抗的时刻到共同努力和帮助他人的时刻,如图所示。 (来源:美国陆军德雷克·皮尔森中士)

    社会心理学家关注人们如何解释或解释情境,以及这些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思想、感受和行为(Ross & Nisbett,1991)。 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交环境中的个体以及情境变量如何相互作用以影响行为。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自我表现、认知失调和态度改变的人际过程,以及顺从和服从、侵略和利他主义的人际交往过程,最后是爱与吸引。

    情境和性格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既是情境(例如文化影响、社会角色和旁观者的存在)的产物,也是个人(例如人格特征)的产物。 心理学的子领域往往侧重于一种影响或行为,而不是其他影响或行为。 情境主义是一种观点,即我们的行为和行为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周围环境决定的。 相比之下,性格主义认为我们的行为是由内部因素决定的(Heider,1958)。 内在因素是一个人的属性,包括人格特质和气质。 社会心理学家倾向于采取情境主义的观点,而个性心理学家则提倡性格主义视角。 但是,现代的社会心理学方法在研究人类行为时会同时考虑情况和个人(Fiske、Gilbert 和 Lindzey,2010 年)。 事实上,社会人格心理学领域的出现是为了研究影响人类行为的内部和情境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Mischel,1977;Richard、Bond 和 Stokes-Zoota,2003 年)。

    基本归因错误

    在美国,主流文化倾向于使用性格方法来解释人类行为。 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我们倾向于认为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任何行为改变都必须是由于内在因素造成的,例如他们的个性、习惯或气质。 根据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的说法,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内部因素作为对他人行为的解释或归因。 他们倾向于假设另一个人的行为是该人的特征,并低估了情况对他人行为的影响力。 他们往往无法识别他人的行为何时是由情境变量造成的,因此也无法识别该人的状态所致。 这种错误的假设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Ross,1977 年;Riggio & Garcia,2009 年)。 为了更好地理解,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格雷格下班回家,打开前门后,他的妻子高兴地向他打招呼,询问他的日子。 格雷格没有问候他的妻子,而是对她大喊:“别管我!” 格雷格为什么要对他妻子大喊大叫? 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人会如何解释 Greg 的行为? 最常见的回应是格雷格是个刻薄、愤怒或不友好的人(他的特质)。 这是一种内部或性格的解释。 但是,想象一下,由于公司裁员,格雷格刚刚被解雇。 你对格雷格行为的解释会改变吗? 你修改后的解释可能是格雷格对失业感到沮丧和失望;因此,他心情不好(他的状态)。 现在,这是对格雷格行为的外部或情境解释。

    根本的归因错误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情境对行为的明显影响。 一系列名为 quizmaster 研究的实验展示了一个经典的例子(Ross、Amabile 和 Steinmetz,1977 年)。 学生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在问答游戏中扮演提问者(测验大师)或参赛者的角色。 提问者提出了他们知道答案的难题,然后他们向参赛者提出了这些问题。 参赛者仅\(10\)次数正确回答\(4\)了问题(见图 \(\PageIndex{2}\))。 任务结束后,提问者和参赛者被要求对自己的常识与普通学生进行比较。 提问者对自己常识的评分不高于参赛者,但参赛者对提问者智力的评价高于他们自己的智力。 在第二项研究中,互动的观察者还将提问者评为比参赛者具有更多的常识。 对性能的明显影响是情况。 提问者写了问题,所以他们当然有优势。 参赛者和观察者都对演出进行了内部归因。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提问者必须比参赛者更聪明。

    一张照片显示了游戏节目《危险》。
    \(\PageIndex{2}\):在 quizmaster 研究中,人们倾向于忽视情况的影响,错误地得出提问者的知识比他们自己的知识更强的结论。 (来源:史蒂夫·尤尔维森)

    如上例所示,基本归因错误被认为是对我们解释他人行为的强大影响。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基本的归因错误可能不像人们经常描述的那样严重。 实际上,最近对多项\(173\)已发表的研究的评论表明,有几个因素(例如,角色的高度特质和假设事件的解释程度)在决定基本归因错误的影响力方面起着作用(Malle,2006)。

    基本归因错误是一种普遍现象吗?

    你也许可以想到生活中根本的归因错误的例子。 所有文化中的人都犯了根本的归因错误吗? 研究表明他们没有。 来自个人主义文化(即注重个人成就和自主权的文化)的人最倾向于犯根本的归因错误。 个人主义文化往往出现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它提倡对个人的关注。 因此,一个人的性格被认为是其行为的主要解释。 相比之下,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人,也就是说,这种文化注重与他人(例如家人、朋友和社区)的社区关系(见图 \(\PageIndex{3}\)),不太可能犯基本的归因错误(Markus & Kitayama,1991 年;Triandis,2001 年)。

    三张照片显示了三组人:一个家庭在做饭,一群男人坐在门廊上,一群女人在玩麻将。
    \(\PageIndex{3}\):来自集体主义文化(例如某些亚洲文化)的人更倾向于强调与他人的关系,而不是主要关注个人。 诸如(a)准备饭菜、(b)闲逛和(c)玩游戏之类的活动可以让人们参与到小组中。 (来源 a:Arian Zwegers 对作品的修改;来源 b:“conbon33” /Flickr 对作品的修改;来源 c:Anja Disseldorp 对作品的修改)

    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 集体主义文化往往存在于东亚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它们更关注群体而不是个人(Nisbett、Peng、Choi 和 Norenzayan,2001)。 这种对他人的关注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将情境和文化对行为的影响都考虑在内;因此,更有可能对他人行为的原因做出更细致的解释。 \(\PageIndex{1}\)下表总结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的比较。

    \(\PageIndex{1}\)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的特征
    个人主义文化 集体主义文化
    成就导向 以关系为导向
    专注于自主权 专注于团体自主权
    性格视角 情境视角
    独立 相互依存
    分析思维风格 整体思维风格

    演员-观察者偏见

    回到我们之前的例子,格雷格知道自己失业了,但观察者却不知道。 因此,天真的观察者倾向于将格雷格的敌对行为归因于格雷格的性格,而不是真正的情境原因。 你为什么认为我们低估了这种情况对他人行为的影响? 原因之一是,我们通常没有掌握对他人行为进行情境解释所需的所有信息。 我们可能掌握的唯一信息是可观察到的信息。 由于缺乏信息,我们倾向于假设这种行为是由性格或内部因素引起的。 但是,在解释我们自己的行为时,我们有更多的信息可供我们使用。 如果你放学回家或工作时生气地对你的狗或亲人大喊大叫,你会怎么解释? 你可能会说你非常疲倦或感到不适,需要安静的时间,这是一种情境解释。 演员-观察者的偏见是一种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基本归因错误),同时将我们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情境力量的现象(Jones & Nisbett,1971 年;Nisbett、Caputo、Legant 和 Marecek,1973 年;Choi & Nisbett,1998)。 作为行为参与者,我们有更多的信息来解释我们自己的行为。 但是,作为观察者,我们掌握的信息较少;因此,我们倾向于默认倾向于采用性格主义的视角。

    一项关于演员-观察者偏见的研究调查了男性参与者给出的为什么喜欢女友的原因(Nisbett等人,1973年)。 当被问及为什么参与者喜欢自己的女朋友时,参与者关注的是女友的内在性格特质(例如,她愉快的性格)。 参与者的解释很少包括他们自己的内部原因,例如性格特征(例如,“我需要陪伴。”)。 相比之下,在猜测男性朋友为什么喜欢他的女朋友时,参与者同样有可能给出性格和外部解释。 这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演员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提供很少的内部解释,而是提供许多情境解释。 相比之下,观察者倾向于为朋友的行为提供更多的性格解释(见\(\PageIndex{4}\)下图)。

    条形图将 “自己喜欢女朋友的理由” 与 “朋友喜欢女友的理由” 进行了比较。 在前者中,情境特征大约是性格特征的两倍,而在后者中,情境特征和性格特征几乎相等。
    \(\PageIndex{4}\):当受试者解释自己喜欢女友的原因与对他人喜欢女友的原因的印象时,演员与观察者的偏见显而易见。

    自私偏见

    在结果之后,自私偏见是那些使我们能够以有利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归因(例如,对成功进行内部归因,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归因)。 当你在某项任务中表现出色时,例如参加考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性格归因(“我很聪明”)而不是情境归因(“考试很简单”)符合你的最大利益。 个人倾向于通过对积极结果进行性格或内部归因来获得荣誉,但对负面结果进行情境或外部归因,这种倾向被称为自私偏见(Miller & Ross,1975 年)。 这种偏见有助于保护自尊心。 你可以想象,如果人们总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情境归因,他们将永远无法获得荣誉并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

    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入地研究归因(一种对结果原因的信念)来理解自私偏见。 一种归因模型提出了三个主要维度:控制轨迹(内部与外部)、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和可控性(可控与不可控)。 在这种情况下,稳定性是指导致给定结果的环境在多大程度上是多变的。 如果情况不太可能改变,则认为情况是稳定的。 可控性是指与给定结果相关的情况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控制。 显然,那些我们有权控制的东西将被标记为可控(Weiner,1979)。

    以我们如何解释我们最喜欢的运动队获胜的例子为例。 研究表明,我们为球队的胜利做出了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归因(见图\(\PageIndex{5}\))(Grove、Hanrahan 和 McInman,1991 年)。 例如,我们可能会告诉自己,我们的团队才华横溢(内部),持续努力工作(稳定),并使用有效的策略(可控)。 相比之下,当我们最喜欢的球队输掉比赛时,我们更有可能做出外部、不稳定和无法控制的归因。 例如,我们可能会告诉自己,另一支球队的球员经验更丰富,或者裁判不公平(外部),另一支球队在主场比赛(不稳定),寒冷的天气影响了我们球队的表现(无法控制)。

    照片显示了一支曲棍球队。
    \(\PageIndex{5}\):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队伍获胜是因为表现更好,但由于无法控制的原因而输了(Roesch & Amirkham,1997 年)。 (来源:“theahl” /Flickr)

    正义世界假设

    西方人倾向于为行为提供倾向性解释的后果之一是指责受害者(Jost & Major,2001)。 当人们遇到厄运时,其他人往往会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命运负有某种责任。 在美国,一种常见的意识形态或世界观是正义世界的假设。 公正世界的假设是相信人们会得到他们应得的结果(Lerner & Miller,1978 年)。 为了保持世界是一个公平地方的信念,人们倾向于认为好人会经历积极的结果,而坏人会经历负面的结果(Jost、Banaji 和 Nosek,2004;Jost & Major,2001)。 能够将世界视为一个公平的地方,让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这使我们感到世界是可以预见的,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结果(Jost 等人,2004;Jost & Major,2001)。 例如,如果你想体验积极的结果,你只需要努力工作就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你能想到正义世界假设的负面后果吗? 一个负面后果是人们倾向于将困境归咎于穷人。 对于人们生活在贫困之中的原因,有哪些共同的解释? 你听过诸如 “穷人懒惰,只是不想工作” 或 “穷人只想靠政府生活” 之类的言论吗? 这些解释是哪些类型的解释,是倾向的还是情境的? 这些倾向性解释是基本归因错误的明显例子。 将贫困归咎于穷人忽略了影响他们的情境因素,例如高失业率、经济衰退、教育机会差和家庭贫困周期(见图\(\PageIndex{6}\))。 其他研究表明,持公正世界信仰的人对失业者和艾滋病患者持消极态度(Sutton & Douglas,2005)。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性侵犯的受害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因虐待而受到指责。 家庭暴力终结组织(DOVE)等受害者权益团体出庭支持受害者,以确保将责任归咎于性暴力的肇事者,而不是受害者。

    一张照片显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和一只狗坐在人行道上,上面写着 “无家可归、破产、饿了” 的标语。
    \(\PageIndex{6}\):持有公正世界信仰的人往往将自己的处境归咎于贫困人群,而忽视了贫困的情境和文化原因。 (来源:阿德里安·迈尔斯)

    摘要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子领域,它研究情境影响个人思想、感受和行为的力量。 心理学家将人类行为的原因归类为内部因素(例如人格)或外部因素(例如文化和其他社会影响)造成的原因。 但是,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解释行为。 非专业人士往往过度依赖对行为的性格解释,而忽视情境影响的力量,这种观点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与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人相比,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这种偏见。 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解释可能会有偏见,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来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也无法提供增强我们自尊心的解释。

    Glossary

    actor-observer bias
    phenomenon of explaining other people’s behaviors are due to internal factors and our own behaviors are due to situational forces
    attribution
    explanation for the behavior of other people
    collectivist culture
    culture that focuses on communal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such as family, friends, and community
    dispositionism
    describes a perspective common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ists, which asserts that our behavior is determined by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emperament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tendency to overemphasize internal factors as attributions for behavior and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the situation
    individualistic culture
    culture that focuses on individual achievement and autonomy
    internal factor
    internal attribute of a person, such as personality traits or temperament
    just-world hypothesis
    ideology comm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people get the outcomes they deserve
    self-serving bias
    tendency for individuals to take credit by making dispositional or internal attributions for positive outcomes and situational or external attributions for negative outcomes
    situationism
    describes a perspective that behavior and actions are determined by the immediate environment and surroundings; a view promoted by social psychologists
    social psychology
    field of psychology that examines how people impact or affect each other,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power of the situation

    Contributors and Attrib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