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Global

11.4:新弗洛伊德主义者——阿德勒、埃里克森、荣格和霍尼

  • Page ID
    203286
  • \( \newcommand{\vecs}[1]{\overset { \scriptstyle \rightharpoonup} {\mathbf{#1}} } \) \( \newcommand{\vecd}[1]{\overset{-\!-\!\rightharpoonup}{\vphantom{a}\smash {#1}}}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newcommand{\AA}{\unicode[.8,0]{x212B}}\)

    学习目标

    • 讨论自卑情结的概念
    • 讨论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观之间的核心区别
    • 讨论荣格关于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的想法
    • 讨论凯伦·霍尼的作品,包括她对弗洛伊德的《阴茎羡慕》的修订

    弗洛伊德吸引了许多追随者,他们修改了自己的想法,创造了关于人格的新理论。 这些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者的理论家普遍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即童年的经历很重要,但不强调性,更多地关注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个性的影响。 四位著名的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包括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埃里克·埃里克森、卡尔·荣格(发音为 “Yoong”)和凯伦·霍尼(发音为 “Horn-Eye”)。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弗洛伊德的同事、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弗洛伊德的核心同事圈)的第一任主席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是第一位脱离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家(见图\(\PageIndex{1}\))。 随后,他创办了一所名为个人心理学的心理学院,该学院侧重于我们弥补自卑感的动力。 阿德勒(1937、1956)提出了自卑情结的概念。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乏价值,达不到他人或社会的标准。 阿德勒关于自卑的观念代表了他的思维与弗洛伊德的思维之间的主要区别。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动机是性和攻击性冲动,但阿德勒(1930、1961)认为,童年时代的自卑感是促使人们试图获得优越感的动力,这种努力的动机是我们所有思想、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力量。

    插图显示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PageIndex{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了自卑情结的概念。

    阿德勒还相信社交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儿童发展是通过社交发展而不是弗洛伊德概述的性阶段发展的。 阿德勒指出了人类的相互关联性,以及为改善所有人而共同努力的必要性。 他说:“人类的幸福在于共同努力,生活得好像每个人都为自己设定了为共同福利做贡献的任务”(Adler,1964,第255页),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 “承认他人的平等权利和平等”(Adler,1961,第691页)。

    通过这些想法,阿德勒确定了我们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三项基本社交任务:职业任务(职业)、社交任务(友谊)和爱情任务(为长期关系寻找亲密伴侣)。 阿德勒没有像弗洛伊德那样关注性或攻击性行为动机,而是专注于社会动机。 他还强调有意识的动机而不是无意识的动机,因为他相信三项基本的社会任务是众所周知和追求的。 这并不是说阿德勒也不相信潜意识过程——他确实相信——但他认为有意识的过程更为重要。

    阿德勒对人格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认为我们的出生顺序塑造了我们的个性。 他提议,年长的兄弟姐妹起初是父母关注的焦点,但在新生孩子加入家庭后必须分担这种注意力,但他们应该通过成为成绩超群来弥补的。 根据阿德勒的说法,最小的孩子可能会被宠坏,这使中间的孩子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最小和年龄最大的孩子的负面动态。 尽管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尚未最终证实阿德勒关于出生顺序的假设。

    埃里克·埃里克森

    作为一名前途不确定的艺术学校辍学生,年轻的埃里克· 埃里克森遇到了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当时他在维也纳辅导一对接受精神分析的美国夫妇的孩子。 是安娜·弗洛伊德鼓励埃里克森研究精神分析。 埃里克森于1933年获得维也纳精神分析研究所的文凭,随着纳粹主义在欧洲蔓延,他逃离该国并于同年移民到美国。 正如你在研究寿命发展时所学到的那样,埃里克森后来提出了一种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个人的性格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在发展,这与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在早期生活中是固定不变的观点背道而驰的。 在他的理论中,埃里克森强调了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的社交关系,这与弗洛伊德对性的强调形成鲜明对比。 埃里克森确定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冲突或发展任务。 参见\(\PageIndex{1}\)下表。 健康的个性和能力感的发展取决于每项任务的成功完成。

    \(\PageIndex{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舞台 年龄(岁) 发展任务 描述
    1 0—1 信任与不信任 相信(或不信任)营养和感情等基本需求会得到满足
    2 1—3 自主与羞耻/怀疑 在许多任务中都形成了独立感
    3 3—6 主动性与罪恶感 主动参与某些活动,当成功未达到或超越界限时可能会感到内疚
    4 7—11 行业与自卑之争 在有能力时培养对能力的自信心,或者在没有能力时培养自卑感
    5 12—18 身份与混乱 尝试并培养身份和角色
    6 19—29 亲密与孤立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和关系
    7 30—64 生成性与停滞 为社会做贡献,成为家庭的一员
    8 65— 诚信与绝望 评估并理解生命和贡献的意义

    卡尔·荣格

    卡尔· 荣格(见图\(\PageIndex{2}\))是一名瑞士精神科医生,也是弗洛伊德的门生,弗洛伊德后来从弗洛伊德分裂出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他称之为分析心理学。 分析心理学的重点是努力平衡有意识和无意识思维的对立力量以及个人个性中的经验。 根据荣格的说法,这项工作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主要发生在生命的后半段,即意识到潜意识元素并将其融入意识。

    一张照片显示的是卡尔·荣格。
    \(\PageIndex{2}\):卡尔·荣格对探索集体潜意识感兴趣。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裂是基于两个主要分歧。 首先,荣格和阿德勒和埃里克森一样,不接受性欲是一个人心理生活中的主要动机。 其次,尽管荣格同意弗洛伊德的个人潜意识概念,但他认为这个概念并不完整。 除了个人潜意识,荣格还专注于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个人潜意识的普遍版本,它包含着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心理模式或记忆痕迹(Jung,1928)。 荣格称之为原型的这些祖先记忆以各种文化中的普遍主题为代表,如文学、艺术和梦想(荣格)所表达。 荣格说,这些主题反映了全世界人们的共同经历,比如面对死亡、变得独立、追求精通。 荣格(1964)认为,通过生物学,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主题,并且在每种文化的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中都存在相同类型的符号,例如英雄、少女、圣人和骗子。 在荣格看来,整合自我的这些潜意识原型方面的任务是生命后半段自我实现过程的一部分。 凭借这种自我实现的方向,荣格与弗洛伊德的信念分道扬 ways,即个性完全由过去的事件决定,并预见了以自我实现和面向未来为重点的人文主义运动。

    荣格还提出了两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或方法:外向和内向(Jung,1923)。 参见\(\PageIndex{2}\)下表。 这些思想被认为是荣格对人格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人格模型都包含这些概念。 如果你性格外向,那么你就是一个因外向和以社交为导向而充满活力的人:你从与他人相处中获得能量。 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安静而内向的人,或者你可能很社交,但你的能量来自你内在的心理活动。 荣格认为,外向和内向之间的平衡最符合自我实现的目标。

    \(\PageIndex{2}\)性格内向和外向
    性格内向 性格外向
    独自一人充满活力 通过与他人在一起而充满活力
    避开注意力 寻求关注
    说话缓慢而轻声 快速而大声地说话
    说话前想一想 大声思考
    停留在一个话题上 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
    更喜欢书面沟通 更喜欢口头交流
    轻松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
    谨慎 先行动,以后再想

    荣格提出的另一个概念是角色,他称之为我们采用的面具。 根据荣格的说法,我们有意识地创造了这个角色;但是,它源于我们的意识体验和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角色的目的是什么? 荣格认为,这是我们真实身份(我们的真实自我)与社会期望我们成为什么样子之间的折衷方案。 我们隐藏了自己与社会期望不符的部分。

    连接概念:原型是基于基因的吗?

    荣格提出,人类对原型的反应类似于动物的本能反应。 对荣格的一种批评是,没有证据表明原型是基于生物学的或类似于动物本能(Roesler,2012)。 荣格在大约100年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遗传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发现人类婴儿天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包括掌握语言的能力。 但是,我们还发现,象征性信息(例如原型)不是在基因组上编码的,婴儿无法解码象征意义,这驳斥了原型的生物学基础概念。 最近的研究表明,原型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而是直接来自我们的经历,反映了语言或文化特征(Young-Eisendrath,1995)。 如今,大多数荣格学者认为,集体潜意识和原型是基于先天影响和环境影响,两者的作用和程度有所不同(Sotirova-Kohli等人,2013年)。

    凯伦·霍尼

    凯伦· 霍尼是最早接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师培训的女性之一。 在大萧条期间,霍尼从德国移居美国,随后脱离了弗洛伊德的教义。 像荣格一样,霍尼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力,精神分析的目标应该是朝着健康的自我迈进,而不是探索幼儿期的功能障碍模式。 霍尼也不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即女孩羡慕阴茎,嫉妒男性的生物学特征。 根据霍尼的说法,任何嫉妒都很可能是基于文化的,因为男性通常拥有更大的特权,这意味着男性和女性性格之间的差异是基于文化的,而不是基于生物学的。 她进一步建议,男人会羡慕子宫,因为他们无法分娩。

    霍尼的理论侧重于潜意识焦虑的作用。 她认为,由于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基本焦虑可能会阻碍正常成长,例如童年时期的孤独和/或孤立经历。 孩子如何学会应对这种焦虑? 霍尼建议了三种应对方式。 参见下表。 第一种应对方式,即向人移动,依赖于从属关系和依赖。 这些孩子开始依赖父母和其他照顾者来获得关注和喜爱,从而缓解焦虑(Burger,2008)。 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倾向于使用同样的应对策略来处理人际关系,表达了对爱和接受的强烈需求(Burger,2008)。 第二种应对方式是针对人,依赖于侵略性和自信。 有这种应对方式的孩子会发现,打架是应对不愉快的家庭环境的最好方法,他们通过欺负其他孩子来应对不安全感(Burger,2008)。 作为成年人,具有这种应对方式的人往往会用伤害性的言论猛烈抨击并利用他人(Burger,2008)。 第三种应对方式是远离人,以超脱和孤立为中心。 这些孩子通过退出世界来应对焦虑。 他们需要隐私,并且倾向于自给自足。 当这些孩子成年后,他们会继续回避爱情和友谊之类的事情,他们也倾向于从事几乎不需要与他人互动的职业(Burger,2008)。

    \(\PageIndex{3}\)Horney 的应对风格
    应对风格 描述 示例
    向人移动 隶属关系和依赖性 孩子寻求父母的积极关注和关爱;成年人需要爱
    与人对抗 侵略和操纵 儿童打架或欺凌其他儿童;粗暴和口头伤害或剥削他人的成人
    远离人们 分离和隔离 孩子离开世界并被隔离;成年孤独者

    霍尼认为,这三种方式是人们通常应对日常问题的方式;但是,如果严格而强迫地使用这三种应对方式,从而导致一个人与他人疏远,就会变成神经质策略。

    摘要

    新弗洛伊德主义者是心理学家,其工作源自弗洛伊德的作品。他们普遍同意弗洛伊德的童年经历很重要,但他们减少了对性的重视,而更多地关注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个性的影响。 一些著名的新弗洛伊德主义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卡尔·荣格、埃里克·埃里克森和凯伦·霍尼。 新弗洛伊德式的方法受到了批评,因为它们往往是哲学的,而不是基于合理的科学研究。 例如,荣格关于集体潜意识存在的结论是基于神话、传说、梦想和艺术。 此外,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一样,新弗洛伊德主义者的大部分人格理论都基于患者提供的信息。

    Glossary

    analytical psychology
    Jung’s theory focusing on the balance of opposing forces within one’s personal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rchetype
    pattern that exists in our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cross cultures and societies
    collective unconscious
    common psychological tendencie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individual psychology
    school of psychology proposed by Adler that focuses on our drive to compensate for feelings of inferiority
    inferiority complex
    refers to a person’s feelings that they lack worth and don’t measure up to others’ or to society’s standards

    Contributors and Attrib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