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Global

9.3: 寿命理论

  • Page ID
    203397
  • \( \newcommand{\vecs}[1]{\overset { \scriptstyle \rightharpoonup} {\mathbf{#1}} } \) \( \newcommand{\vecd}[1]{\overset{-\!-\!\rightharpoonup}{\vphantom{a}\smash {#1}}}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newcommand{\AA}{\unicode[.8,0]{x212B}}\)

    学习目标

    • 讨论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 根据埃里克森的说法,描述儿童和成人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
    • 讨论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看法,并运用这些阶段来理解儿童认知
    • 描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关于婴儿和儿童如何成长和成长为快乐、健康的成年人,有许多理论。 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其中的几种理论。

    心理性发展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年)认为,个性是在幼儿时期发展的。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童年的经历决定了我们成年后的个性和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发展是不连续的;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必须经历严肃的阶段,如果我们在某个阶段缺乏适当的养育和养育子女,我们可能会在那个阶段陷入困境或被固定。 弗洛伊德的阶段被称为性心理发展阶段。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儿童寻求快乐的冲动集中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即性感区域,分为五个发育阶段:口腔、肛门、阳具、潜伏期和生殖器。

    尽管弗洛伊德的大多数想法都没有在现代研究中得到支持,但我们不能低估弗洛伊德对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如今,心理学家质疑弗洛伊德的性心理阶段是人格如何发展的合理解释,但我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得出结论,人格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我们童年时期的经历塑造的。 有关个性的章节详细讨论了这些阶段。

    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另一位舞台理论家埃里克·埃里克(1902—1994\(\PageIndex{1}\))(见图)采用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并将其修改为心理社会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的是我们发展的社会性质,而不是其性本质。 尽管弗洛伊德认为个性只有在童年时期才会形成,但埃里克森提出,个性发展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埃里克森认为,我们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意识,或者他所说的自我身份。

    一张照片描绘了埃里克·埃里克森晚年的经历。
    \(\PageIndex{1}\):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在埃里克森理论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必须掌握一项心理任务,才能感受到能力感。

    埃里克森提出,我们的动机是需要在生活的某些领域获得能力。 根据心理社会理论,我们一生经历了八个发展阶段,从婴儿期到成年后期。 在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解决冲突或任务。 成功完成每项发展任务都会产生能力感和健康的个性。 未能掌握这些任务会导致感觉不足。

    根据埃里克森(Erikson)(1963)的说法,信任是我们在婴儿期(出生到\(12\)几个月)发展的基础。 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信任与不信任。 婴儿依赖于他们的看护人,因此,对婴儿的需求做出反应和敏感的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宝宝培养信任感;他们的宝宝将把世界视为一个安全、可预测的地方。 照顾者反应迟缓,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和不信任的感觉;他们的宝宝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可预测的。

    随着幼儿(\(1-3\)几岁)开始探索自己的世界,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在环境中采取行动以取得成果。 他们开始对某些环境元素(例如食物、玩具和衣服)表现出明显的偏好。 幼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努力建立独立性来解决自主权与羞耻和怀疑的问题。 这是 “我去做” 的阶段。 例如,我们可能会观察到一个\ (2\ 0) 岁的孩子有一种萌芽的自主感,她想自己选择衣服和穿衣服。 尽管她的服装可能不适合这种情况,但她对此类基本决策的投入会影响她的独立感。 如果被剥夺了在自己的环境中采取行动的机会,她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可能导致自尊心低下和羞耻感。

    一旦孩子进入学前阶段(\(3-6\)几岁),他们就能够发起活动并通过社交互动和游戏来控制自己的世界。 根据埃里克森的说法,学龄前儿童必须解决主动与内疚的任务。 通过在与他人互动的同时学会计划和实现目标,学龄前儿童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那些这样做的人会培养自信心并感受到目标感。 那些在现阶段不成功的人 —— 他们的主动性失火或被扼杀 —— 可能会产生内疚感。 过度控制父母怎么会扼杀孩子的主动性?

    在小学阶段(年龄\(6-12\)),孩子们面临着行业与自卑的任务。 孩子们开始将自己与同龄人进行比较,看看他们是如何衡量的。 他们要么在功课、体育、社交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培养自豪感和成就感,要么在没有衡量标准时感到自卑和不足。 家长和老师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培养能力感以及对自己和能力的信心?

    在青春期(年龄\(12-18\)),儿童面临着认同与角色混淆的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说法,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意识。 青少年在诸如 “我是谁?” 之类的问题上苦苦挣扎 和 “我想用我的生活做什么?” 一路上,大多数青少年会尝试许多不同的自我,看看哪些自己合适。 在这个阶段取得成功的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面对问题和他人的观点,能够忠于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冷漠的青少年,他们没有意识地寻求身份,或者那些被迫遵守父母对未来的想法的青少年,会怎样? 这些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会很弱,会感到角色混乱。 他们不确定自己的身份,对未来感到困惑。

    成年初期(即\(20s\)到早期\(40s\))的人关心的是亲密与孤立。 在青春期培养了自我意识之后,我们准备与他人分享我们的生活。 埃里克森说,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之前,我们必须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在青春期没有形成积极自我观念的成年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情绪孤立。

    当人们达到自己的年龄时\(40s\),他们进入了所谓的成年中期,这个时代一直延伸到60年代中期。 成年中期的社会任务是创造性与停滞。 Generativity 包括通过志愿服务、指导和抚养孩子等活动,找到自己一生的工作,为他人的发展做出贡献。 那些没有掌握这项任务的人可能会陷入停滞,与他人几乎没有联系,对生产力和自我完善几乎没有兴趣。

    从60年代中期到生命的尽头,我们正处于被称为成年晚期的发展时期。 埃里克森现阶段的任务叫做诚信与绝望。 他说,成年后期的人反思自己的生活,要么感到满足感,要么感到失败感。 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的人会感到一种正直感,他们可以毫不后悔地回顾自己的生活。 但是,在这个阶段没有成功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好像被浪费了。 他们专注于 “本来会有”、“应有” 和 “本来可以” 的样子。 他们带着痛苦、沮丧和绝望的心情面对生命的尽头。 下表总结了埃里克森理论的各个阶段。

    \(\PageIndex{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舞台 年龄(岁) 发展任务 描述
    1 0—1 信任与不信任 相信(或不信任)营养和感情等基本需求会得到满足
    2 1—3 自主与羞耻/怀疑 在许多任务中培养独立感
    3 3—6 主动性与罪恶感 主动进行一些活动——如果不成功或超出界限,可能会感到内疚
    4 7—11 行业与自卑之争 在有能力时培养对能力的自信心,或者在没有能力时培养自卑感
    5 12—18 身份与混乱 尝试并培养身份和角色
    6 19—29 亲密与孤立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和关系
    7 30—64 生成性与停滞 为社会做贡献,成为家庭的一员
    8 65— 诚信与绝望 评估并理解生命和贡献的意义

    认知发展理论

    让· 皮亚杰(1896—1980 年)是另一位研究儿童发展的舞台理论家(见图\(\PageIndex{2}\))。 皮亚杰没有从心理分析或心理社会的角度来看待发展,而是专注于儿童的认知成长。 他认为思维是发展的核心方面,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 但是,他说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样思考和推理(皮亚杰,1930、1932)。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是通过特定阶段发展的,这体现了不连续的发展方法。 随着我们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的思维和推理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张照片描绘了让·皮亚杰晚年的经历。
    \(\PageIndex{2}\):Jean Piaget 花了 50 多年的时间研究孩子们以及他们的思维如何发展。

    皮亚杰说,孩子们开发示意图是为了帮助他们了解世界。 Schemata 是用于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分类和解释的概念(心理模型)。 当孩子成年时,他们已经为几乎所有事物创建了示意图。 当孩子学习新信息时,他们会通过两个过程来调整自己的模式:同化和适应。 首先,他们根据当前的模式吸收新的信息或经验:同化是指他们吸收与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相当的信息。 住宿描述了他们何时根据新信息更改原理。 随着儿童与环境的互动,这一过程仍在继续。

    例如,一\(2\)岁的布雷克学会了狗的模式,因为他的家人有一只拉布拉多犬。 当布雷克在图画书里看到其他狗时,他说:“看妈妈,狗!” 因此,他已将它们纳入了他的狗模式中。 有一天,布雷克第一次见到一只绵羊说:“看妈妈,狗!” 布雷克的基本模式是狗是有四条腿和毛皮的动物,他认为所有毛茸茸的四足生物都是狗。 当布雷克的妈妈告诉他他看到的动物是绵羊而不是狗时,布雷克必须根据他的新经历为狗提供更多信息。 布雷克对狗的模式过于宽泛,因为并非所有毛茸茸的四足生物都是狗。 现在,他修改了狗的架构,并为绵羊形成了新的架构。

    像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一样,皮亚杰的思想发展在一系列与年龄段大致相关的阶段展开。 他提出了一种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术前、具体操作和正式操作。

    \(\PageIndex{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年龄(岁) 舞台 描述 发育问题
    0—2 Sensorimotor 通过感官和行为体验世界 物体永久性陌生人焦虑
    2—6 操作前 使用文字和图像来表示事物,但缺乏逻辑推理

    假装播放

    自我中心主义

    语言开发

    7—11 具体作业 从逻辑上理解具体事件和类比;执行算术运算

    保护

    数学转换

    12— 正式运营

    正式运营

    利用抽象推理

    抽象逻辑

    道德推理

    第一阶段是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一直持续到大约\(2\)几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通过他们的感官和运动行为来了解世界。 年幼的孩子把物体放在嘴里,看看这些物品是否可以食用,一旦他们能抓住物体,他们可能会摇晃或敲打物体,看看它们是否发出声音。 在\(5\)\(8\)几个月大之间,孩子会形成物体永久性,也就是说,即使某些东西看不见,它仍然存在(Bogartz、Shinskey 和 Schilling,2000 年)。 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幼儿在物体从视线中移开后就记不起来了。 皮亚杰研究了婴儿第一次向婴儿展示玩具然后藏在毯子下时的反应。 已经形成物体永久性的婴儿会伸手去拿隐藏的玩具,这表明他们知道它仍然存在,而没有发展出物体永久性的婴儿会显得困惑。

    皮亚杰认为,大约在孩子培养物体永久性的同时,他们也开始表现出陌生人的焦虑,这是对陌生人的恐惧。 宝宝可以通过哭着转身离开陌生人、紧紧抓住看护者或试图用手臂伸向父母等熟悉的面孔来证明这一点。 当孩子无法将陌生人融入现有模式时,就会产生陌生人焦虑;因此,她无法预测自己与那个陌生人的经历会是什么样子,这会导致恐惧反应。

    皮亚杰的第二阶段是操作前阶段,从大约\(2\)\(7\)几年不等。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文字、图像和想法,这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参与假装游戏的原因。 当孩子在房间里放大时,他的手臂可能会变成飞机的翅膀,或者拿着棍子的孩子可能会变成拿着剑的勇敢骑士。 儿童也在术前阶段开始使用语言,但他们无法理解成人的逻辑或心理操纵信息(“操作” 一词是指对信息的逻辑操纵,因此处于该阶段的儿童被视为手术)。 到目前为止,孩子们的逻辑是基于他们自己对世界的个人了解,而不是基于传统知识。 例如,爸爸把一片披萨交给一\(10\)岁的惠子,另一片给她一\(3\)岁的弟弟 Kenny。 肯尼的披萨片被切成五块,所以肯尼告诉姐姐他得到的披萨比她多。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无法进行心理手术,因为他们对保护还没有形成理解,也就是说,即使你改变了某物的外观,只要没有移除或添加任何东西,它的大小仍然相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希望孩子表现出自我中心主义,这意味着孩子无法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每个人的看见、思考和感受都和他们一样。 让我们再来看看 Kenny 和 Keiko。 惠子的生日快到了,所以他们的妈妈带肯尼去玩具店为姐姐挑选礼物。 他为她选择了一个钢铁侠动作人偶,认为如果他喜欢这个玩具,他的妹妹也会喜欢。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无法推断出他人的观点,而是将自己的观点归因于自己的观点。

    皮亚杰的第三阶段是具体的运营阶段,该阶段发生在大约\(7\)\(11\)几年的时间里。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可以从逻辑上思考真实的(具体)事件;他们对数字的使用有牢固的把握并开始运用记忆策略。 他们可以执行数学运算并理解变换,例如加法与减法相反,乘法与除法相反。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还掌握了保护的概念:即使某物的形状发生变化,其质量、体积和数量也保持不变。 例如,如果你将水从一个又高又薄的玻璃杯倒入一个又短又肥的玻璃杯中,你仍然有同样的水量。 还记得惠子和肯尼还有披萨吗? 惠子怎么知道肯尼错了,他说自己有更多的披萨?

    处于具体操作阶段的孩子们也了解可逆性原则,这意味着物体可以被改变,然后恢复到原来的形态或状态。 以你倒入短而肥的玻璃杯中的水为例:你可以将脂肪杯中的水倒回薄杯中,但仍然有相同的量(减去几滴)。

    皮亚杰理论中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是正式的操作阶段,即从年龄\(11\)到成年。 虽然处于具体行动阶段的孩子只能从逻辑上思考具体事件,但处于正式行动阶段的孩子也可以处理抽象的想法和假设的情况。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使用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寻找替代解决方案,并测试这些解决方案。 在青春期,出现了新的自我中心主义。 例如,一个脸\(15\)上有很小的丘疹的孩子可能会认为它很大,而且非常明显,错误的印象是其他人必须分享她的看法。

    超越正式的运营思想

    与发展理论的其他主要贡献者一样,根据进一步研究的结果,皮亚杰的一些想法受到了批评。 例如,有几项当代研究支持一种比伯爵的离散阶段更持续的发展模式(Courage & Howe,2002;Siegler,2005、2006)。 许多其他人认为,孩子们达到认知里程碑的时间比伯爵描述的要早(Baillargeon,2004;de Hevia & Spelke,2010 年)。

    根据皮亚杰(Piaget)的说法,认知发展的最高水平是正式的操作思维,这种思维在两\(20\)\(11\)之间发展。 但是,许多发展心理学家不同意皮亚杰的观点,他们认为认知发展处于第五阶段,即后正式阶段(Basseches,1984;Commons & Bresette,2006;Sinnott,1998 年)。 在后形式思维中,决策是根据情境和环境做出的,随着成年人根据情境制定原则,逻辑与情感融为一体。 我们可以看出后正式思维的成年人和正规手术中的青少年之间的区别的一种方法是他们如何处理充满情感的问题。

    看来一旦我们成年,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就会改变:当我们尝试解决问题时,我们倾向于更深入地思考生活的许多领域,例如人际关系、工作和政治(Labouvie-Vief & Diehl,1999)。 因此,后正式思想家能够借鉴过去的经验来帮助他们解决新问题。 使用后形式思维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情况而异。 这是什么意思? 例如,成年人可以认识到,对于工作中涉及与同事分歧的问题,看似理想的解决方案可能不是解决与其他重要同事分歧的最佳解决方案。

    道德发展理论

    从童年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辨别对与错。 心理学家劳伦斯· 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延伸了伯爵在认知发展方面建立的基础。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如认知发展,遵循一系列阶段。 为了发展这一理论,科尔伯格向所有年龄段的人提出了道德困境,然后他分析了他们的答案,以寻找他们特定道德发展阶段的证据。 在阅读各阶段之前,花点时间考虑一下如何回答科尔伯格最著名的道德困境之一,即通常被称为亨氏困境:

    在欧洲,一名妇女因一种特殊的癌症濒临死亡。 医生认为有一种药物可以救她。 这是同一个城镇的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形式。 这种药物制造起来很昂贵,但是药剂师收取的费用是他制药成本的十倍。 他花了200美元购买了镭药物,并收取了2,000美元购买了小剂量的药物。 这位患病女子的丈夫亨氏去找他认识的所有人借钱,但他只能筹集大约1,000美元,这是花费的一半。 他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死了,并要求他以更便宜的价格出售,或者让他稍后再付钱。 但是药剂师说:“不,我发现了这种药物,我要从中赚钱。” 于是亨氏绝望了,闯入那个男人的商店为妻子偷了毒品。 丈夫应该那样做吗? (科尔伯格,1969 年,第 379 页)

    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难题? 科尔伯格对你对这个困境的回答 “是” 还是 “否” 不感兴趣:相反,他对你回答背后的原因很感兴趣。

    在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和其他各种道德困境之后,科尔伯格回顾了人们的反应,并将其置于道德推理的不同阶段(图\(\PageIndex{3}\))。 根据科尔伯格的说法,个人从前传统道德的能力(9岁之前)发展到传统道德的能力(青春期早期),然后逐渐走向实现后传统道德(一旦获得正式的行动思维),只有少数人完全实现了后传统道德。 科尔伯格置于最高阶段,这反映了亨氏应该偷药的理由,因为他妻子的生命比药剂师赚钱更重要。 人的生命价值压倒了药剂师的贪婪。

    九个盒子按三行和一列排列。 左上角的方框包含 “第 1 级,前传统道德”。 一条线将这个盒子与右边的另一个盒子连接起来,里面装有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逃避惩罚所驱动的行为”。 右边是另一个方框,由一条线相连,里面包含 “第二阶段,个人利益:由自身利益和奖励驱动的行为”。 左侧中间的方框包含 “第 2 级,传统道德”。 一条线将这个方框与右边的另一个方框连接起来,里面装有 “第三阶段,人际关系:由社会认可驱动的行为”。 右边是另一个由一条线连接的盒子,里面包含 “第四阶段,权威:服从权威和遵守社会秩序所驱动的行为”。 左下方的方框包含 “第 3 级,后传统道德”。 一条线将这个方框与右边的另一个方框连接起来,里面装有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由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平衡驱动的行为”。 右边是另一个方框,由一条线相连,里面包含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学:由内部道德原则驱动的行为”。
    \(\PageIndex{3}\):科尔伯格确定了道德推理的三个层次:前传统、传统和后传统:每个层面都与日益复杂的道德发展阶段有关。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即使是那些对某些选择有最复杂、最后传统原因的人,也可能出于最简单的传统原因做出其他选择。 许多心理学家同意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但指出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有很大不同。 有时候,我们所说的在某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我们在那种情况下实际要做的事情。 换句话说,我们可能 “说话”,但不是 “走路”。

    这个理论如何适用于男性和女性? 科尔伯格(1969)认为,道德发展超越第四阶段的男性多于女性。 他接着指出,女性的道德推理能力似乎不足。 这些想法没有得到科尔伯格的研究助理卡罗尔·吉利根的好评,因此她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观念。 吉利根(1982)在她的开创性著作《用不同的声音:心理理论与女性发展》中批评了她以前的导师的理论,因为该理论仅基于上流社会的白人和男孩。 她认为女性的道德推理并不缺陷——她提出,男性和女性的推理方式不同。 女孩和妇女更注重保持联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因此,在亨氏困境中,许多女孩和妇女回应亨氏不应该偷药。 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他偷了药,被逮捕并被关进监狱,那么他和他的妻子就会分开,她可能会在他还在监狱里时死亡。

    摘要

    关于婴儿和儿童如何成长和成长为快乐、健康的成年人,有许多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建议我们经历一系列性心理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我们的能量集中在身体的某些性感区域。 埃里克·埃里克森修改了弗洛伊德的想法,并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说,我们的社交互动和成功完成社交任务塑造了我们的自我意识。 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了一种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思考和推理方式。 最后,劳伦斯·科尔伯格将注意力转向了道德发展。 他说,我们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经历了三个道德思维层次。

    Glossary

    assimilation
    adjustment of a schema by adding information similar to what is already known
    accommodation
    adjustment of a schema by changing a scheme to accommodate new information different from what was already known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third stage in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from about 7 to 11 years old, children can think logically about real (concrete) events
    conservation
    idea that even if you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something, it is still equal in size, volume, or number as long as nothing is added or removed
    egocentrism
    preoperational child’s difficulty in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s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final stage in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from age 11 and up, children are able to deal with abstract ideas and hypothetical situations
    object permanence
    idea that even if something is out of sight, it still exists
    preoperational stage
    second stage in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from ages 2 to 7, children learn to use symbols and language but do not understand mental operations and often think illogically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process proposed by Freud in which pleasure-seeking urges focus on different erogenous zones of the body as humans move through five stages of life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proposed by Erikson in which social tasks are mastered as humans move through eight stages of life 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
    reversibility
    principle that objects can be changed, but then returned back to their original form or condition
    schema
    (plural = schemata) concept (mental model) that is used to help us categorize and interpret information
    sensorimotor stage
    first stage in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from birth through age 2, a child learns about the world through senses and motor behavior
    stage of moral reasoning
    process proposed by Kohlberg; humans mov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Contributors and Attrib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