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Library homepage
 
Global

10.2:历史和国际背景下的贸易平衡

近几十年来美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历史以几种不同的方式呈现。 图1 (a) 显示了以美元计算的经常账户余额和商品贸易余额。 图1 (b) 再次显示了经常账户余额和商品账户余额,这次是作为当年GDP的份额列报的。 通过将每年的贸易赤字除以该年的GDP,图1(b)将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和增长都考虑在内。

1960-2013 年经常账户余额和商品贸易余额
第一张图以名义美元显示经常账户和商品贸易余额。 这两条线路在 1995 年至 2005 年之间都急剧下降。 2013年,经常账户余额为−422.2,商品贸易余额为−702.284。 第二张图显示了经常账户和商品贸易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两者均在1986年左右下跌,但逐渐上涨直到1991年,两者均再次下跌,跌至2005年左右的低点。 截至2013年,经常账户和商品信贷分别约占GDP的2%和-4%。]
图1:(a) 1960年至2013年的经常账户余额和商品贸易余额,以数十亿美元计。 如果线路高于零美元,则美国的贸易余额和经常账户余额为正。 如果这些线路跌至零美元以下,则美国将出现贸易逆差,经常账户余额出现赤字。 (b) 这些相同的项目——贸易余额和经常账户余额——以与1960年至2012年的美国经济规模(GDP)的关系显示。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美国贸易平衡的总体格局都是显而易见的。 从 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美国经济主要是小额贸易顺差,也就是说,图 1 的图表显示了正数。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贸易赤字迅速增加,在1991年出现少量盈余之后,经常账户贸易赤字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000年代中期变得更大。 但是,在经济衰退持续之后,2009年的贸易赤字有所下降。

表1显示了2013年美国与世界其他一些经济体的贸易情况。 尽管近年来美国经济一直存在贸易逆差,但日本和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列出的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巴西;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尼日利亚;以及中国、印度和韩国。 第一栏提供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衡量标准: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第二列显示贸易余额。 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国家的贸易顺差或赤字低于GDP的5%。 如你所见,美国的经常账户余额为GDP的2.3%,而德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7.4%。

商品和服务出口 经常账户余额
美国 13.5% — 2.3%
日本 16.2% 0.7%
德国 45.6% 7.4%
英国 29.8% — 4.2%
加拿大 30.1% — 3.2%
瑞典 43.8% 6.7%
韩国 53.9% 5.4%
墨西哥 31.7% — 2.3%
巴西 12.6% — 3.6%
中国 26.4% 2.0%
印度 24.8% — 2.6%
尼日利亚 18.0% 4.1%
世界 - 0.0%

表 1:2013 年的贸易水平和平衡(数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源: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BN.CAB.XOKA.GD.ZS

关键概念和摘要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巨额贸易顺差,1991年又恢复了微小的贸易顺差,然后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出现了更大的贸易逆差。 如下文所示,贸易逆差必然意味着金融资本从国外净流入,而贸易顺差必然意味着金融资本从一个经济体净流出到其他国家。

词汇表

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出口的美元价值除以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美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