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稀缺世界中的选择前奏

selected template will load here
This action is not available.
选择和权衡
注意:选择... 到什么程度?
2015年,拥有硕士学位的工人的中位收入因男性而异。 两者的平均每周收入为2,951美元。 将这个平均值乘以52周,你得到的平均工资为153,452美元。 相比之下,25岁以上且不高于学士学位的全职工人的每周收入中位数:每周1,224美元,每年63,648美元。 那些在2015年没有高于高中文凭的人呢? 他们每周的收入仅为664美元,在12个月内仅赚34,528美元。 换句话说,劳工统计局(BLS)说,获得学士学位使工资比高中毕业后停止学业时的工资提高了54%。 硕士学位的薪水几乎是高中文凭的两倍。
鉴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可能预计很多人会选择上大学并至少获得学士学位。 假设人们想要改善自己的物质福祉,看来他们会做出让他们有最大机会消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 事实证明,分析并不像这样简单。 事实上,在2014年,劳工统计局报告称,尽管美国有将近88%的人口拥有高中文凭,但在25-65岁的年轻人中,只有33.6%拥有学士学位,而在2014年,在25-65岁的年轻人中,只有7.4%获得了硕士学位。
这使我们进入了本章的主题:人们为何做出选择,以及经济学家如何解释这些选择。
注意:《稀缺世界中的选择》简介
在本章中,您将学习:
当你研究经济学和稀缺性之间的关系时,你会很快学会选择涉及权衡。 每一个选择都有代价。
1968 年,滚石乐队录制了《你不可能总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经济学家笑了起来,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唱类似的曲调。 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1898—1984)在1932年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随笔》中描述了并非总是以这种方式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我们可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 一天中只有二十四小时。 我们必须在它们可能使用的不同用途之间做出选择。...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如果我们选择一件事,我们都必须放弃在不同情况下我们不愿放弃的其他东西。 缺乏满足特定目的的手段是人性中几乎无处不在的状况。
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稀缺的世界中,他们不可能拥有他们想要的所有时间、金钱、财产和经验。 社会也不能。
本章将继续讨论稀缺性和经济思维方式,首先介绍三个关键概念:机会成本、边际决策和收益递减。 稍后,它将考虑经济思维方式是否准确地描述了如何做出选择或应该如何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