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Global

6.1: 光子和物质波前奏

  • Page ID
    202000
  • \( \newcommand{\vecs}[1]{\overset { \scriptstyle \rightharpoonup} {\mathbf{#1}} } \) \( \newcommand{\vecd}[1]{\overset{-\!-\!\rightharpoonup}{\vphantom{a}\smash {#1}}}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newcommand{\id}{\mathrm{id}}\)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 \( \newcommand{\kernel}{\mathrm{null}\,}\) \( \newcommand{\range}{\mathrm{range}\,}\) \( \newcommand{\RealPart}{\mathrm{Re}}\) \( \newcommand{\ImaginaryPart}{\mathrm{Im}}\) \( \newcommand{\Argument}{\mathrm{Arg}}\) \( \newcommand{\norm}[1]{\| #1 \|}\) \( \newcommand{\inner}[2]{\langle #1, #2 \rangle}\) \( \newcommand{\Span}{\mathrm{span}}\)\(\newcommand{\AA}{\unicode[.8,0]{x212B}}\)

    二十世纪最具革命性的两个概念是将光描述为粒子的集合,以及将粒子视为波浪。 物质的这些波浪特性促使人们发现了诸如电子显微镜之类的技术,它使我们能够检查诸如花粉颗粒之类的亚微观物体,如上所示。

    图为一组花粉分子。 所有分子都具有圆形或椭圆形。 有些分子具有颗粒形态,另一些分子的表面有许多尖刺伸出来。
    \(\PageIndex{1}\):在这张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花粉图像中,豆状颗粒长约50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比传统的光学显微镜高得多,因为电子波长可能比可见光光子的波长短100,000倍。 (来源:达特茅斯学院电子显微镜设施对作品的修改)。

    在本章中,您将了解能量量子,这是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为解释黑体辐射而引入的概念。 我们将讨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如何将普朗克的概念扩展到光量子(“光子”)来解释光电效应。 我们还展示了美国物理学家亚瑟·康普顿如何在 1923 年使用光子概念来解释 X 射线中观察到的波长变化。 在讨论了玻尔的氢气模型之后,我们描述了路易斯·维克托·德·布罗格利在1924年如何假设物质波来证明玻尔模型的合理性,并研究了克林顿·戴维森和莱斯特·格默在1923—1927年进行的证实德布罗格利物质波存在的实验。

    贡献者和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