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Library homepage
 
Global

10.2: 动机

学习目标

  • 定义内在和外在动机
  • 明白,本能、减少动力、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动机都被当作动机理论提出
  • 解释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相关的基本概念

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做的事情? 我们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动机描述了将行为引向目标的需求或需求。 除生物学动机外,动机可以是内在的(源于内部因素)或外在的(由外部因素引起)(见图10.2.1)。 出于内在动机的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们带来了个人满足感,而出于外在动机的行为则是为了从他人那里得到一些东西。

插图显示了一个人的上半身。 左边的箭头从人的胸部开始,然后弯曲指向头部内部;箭的曲线内部是 “内在动机(从内部)” 和三个要点:“自主权”、“精通”、“目的”。 右边的箭头从空白空间开始,弯曲到头部内部的某个点。 箭头上方是 “外在动机(来自外部)” 字样和三个要点:“补偿”、“惩罚” 和 “奖励”。
10.2.1: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内部,而外在动机来自个人外部。

想想你为什么现在在上大学。 你来这里是因为你喜欢学习,想接受教育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有内在的动机。 但是,如果你来这里是因为你想获得大学学位以使自己更具市场潜力从事高薪职业或满足父母的需求,那么你的动机本质上就更加外在了。

实际上,我们的动机通常是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混合体,但是这些因素组合的性质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通常以似乎违反直觉的方式)。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你一生中就不必工作一天”,意思是如果你喜欢自己的职业,工作看起来就不像。。好吧,工作。 一些研究表明,情况不一定如此(Daniel & Esser,1980 年;Deci,1972 年;Deci、Koestner 和 Ryan,1999 年)。 根据这项研究,因从事我们喜欢的行为而获得某种外在的强化(即获得报酬)会导致那些被视为工作的行为不再提供同样的乐趣。 因此,在没有任何外在强化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花更少的时间参与这些重新分类的行为。 例如,敖德萨喜欢烘烤,所以在空闲时间,她烘焙是为了好玩。 通常,在杂货店工作中存放货架后,她经常在晚上做糕点,因为她喜欢烘烤。 当商店面包店部门的一位同事离职时,敖德萨申请了他的职位并被调到面包店。 尽管她喜欢在新工作中所做的事情,但几个月后,她不再渴望在空闲时间调制美味佳肴。 烘焙已成为一种工作,改变了她做这件事的动机(见图10.2.2)。 敖德萨所经历的被称为过度辩解效应 —— 当给出外在动机时,内在动机就会减弱。 这可能导致内在动机消失,导致对持续表现的外部奖励的依赖(Deci 等人,1999 年)。

一张照片显示了几位厨师在厨房里一起准备食物。
10.2.2:研究表明,当我们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糖霜蛋糕,成为我们的工作时,我们做这件事的内在和外在动机可能会改变。 (来源:阿古斯丁·鲁伊斯)

其他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可能不太容易受到外在强化的影响,事实上,诸如口头赞美之类的强化实际上可能会增加内在动机(Arnold,1976;Cameron & Pierce,1994)。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顾客经常称赞敖德萨的烘焙或蛋糕装饰技巧,那么在空闲时间烘焙的动力可能仍然很高。

研究人员发现中的这些明显差异可以通过考虑几个因素来理解。 首先,身体强化(例如金钱)和口头强化(例如赞美)可能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影响个人。 实际上,有形奖励(即金钱)对内在动机的负面影响往往比无形奖励(即赞美)更大。 此外,个人对外在动机的期望至关重要:如果该人希望获得外在奖励,那么执行任务的内在动机往往会降低。 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期望,而外在动机令人惊讶,那么这项任务的内在动机往往会持续下去(Deci等人,1999年)。

在教育环境中,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归属感和尊重感时,他们更有可能体验到内在的学习动力。 如果不再强调课堂的评估方面,如果学生觉得自己对学习环境有一定的控制权,这种内在化就能得到加强。 此外,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但可行的活动,以及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理由,可以增强完成这些任务的内在动力(Niemiec & Ryan,2009)。 以哈基姆为例,他是一名法律系一年级学生,本学期有两门课程:家庭法和刑法。 这位 Family Law 教授的课堂相当吓人:他喜欢让学生当场提出棘手的问题,这常常会让学生感到被贬低或尴尬。 成绩完全基于测验和考试,教师将每项测试的结果张贴在教室门口。 相比之下,刑法教授促进了小组的课堂讨论和相互尊重的辩论。 大部分课程成绩不是基于考试的,而是以学生设计的关于学生选择的犯罪问题的研究项目为中心。 研究表明,哈基姆在《家庭法》课程中的内在动机将降低,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受到恐吓,重点是教师主导的评估。 哈基姆在他的《刑法》课程中可能会体验到更高水平的内在动机,该课程的课堂环境鼓励包容性合作和对思想的尊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更大的影响力。

关于动机的理论

威廉· 詹姆斯(1842-1910)是早期动机研究的重要贡献者,在美国他经常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詹姆斯认为,行为是由多种本能驱动的,这有助于生存(图10.2.3)。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本能是一种特定物种的行为模式,不是学会的。 但是,詹姆斯和他的同时代人对本能的确切定义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詹姆斯提出了几十种特殊的人类本能,但他的许多同时代人都有自己的清单,但这些清单各不相同。 在詹姆斯时代,母亲保护宝宝、舔糖的冲动以及狩猎猎物是人类提出的真正本能行为之一。 这种观点——人类行为是由本能驱动的——受到了相当多的批评,因为学习在塑造各种人类行为方面起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事实上,早在1900年代,一些本能行为就被实验证明是联想学习的结果(回想一下你在《小艾伯特》中了解沃森的恐惧反应条件的时候)(法里斯,1921年)。

照片 A 显示的是威廉·詹姆斯。 照片 B 显示一个人正在母乳喂养婴儿。
10.2.3:威廉·詹姆斯提出了本能的动机理论,断言行为是由本能驱动的。 (b) 在人类中,本能可能包括婴儿为乳头扎根和吸吮等行为。 (来源 b:“Mothering Touch” /Flickr 对作品的修改)

另一种早期的动机理论提出,维持稳态对于指导行为尤为重要。 你可能从之前的读物中记得,稳态是指在生物系统中保持平衡或最佳水平的趋势。 在人体系统中,控制中心(通常是大脑的一部分)接收来自受体(通常是神经元的复合物)的输入。 控制中心指示效应器(可能是其他神经元)纠正控制中心检测到的任何不平衡。

根据动机驱动理论,偏离稳态会产生生理需求。 这些需求导致心理驱动状态,这些状态引导行为以满足需求,并最终使系统恢复稳态。 例如,如果你吃东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的血糖水平将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这种低血糖会诱发生理需求和相应的驱动状态(即饥饿),引导你寻找和食用食物(见图10.2.4)。 进食可以消除饥饿感,最终,你的血糖水平将恢复正常。 有趣的是,驾驶理论还强调了习惯在我们参与的行为反应类型中所起的作用。 习惯是我们经常参与的一种行为模式。 一旦我们采取了成功减少驱动力的行为,那么将来无论何时面对这种动力,我们都更有可能参与这种行为(Graham & Weiner,1996 年)。

照片 “左” 显示一个孩子在吃西瓜。 照片 “中心” 显示一个年轻人在吃寿司。 照片 “右” 显示一位老人在吃食物。
10.2.4:饥饿和随后的进食是维持稳态的复杂生理过程的结果。 (来源 “左”:修改 “Gracie and Viv” /Flickr 的作品;来源 “中心”:Steven Depolo 对作品的修改;来源 “右”:莫妮卡·雷娜塔对作品的修改)

驾驶理论的扩展将唤醒水平视为潜在的动机。 正如你在学习研究中回忆的那样,这些理论断言我们都努力保持最佳的唤醒水平(见图10.2.5)。 如果我们被低估了,我们就会感到无聊,会寻求某种刺激。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被过度唤醒,我们将采取行为来减少唤醒(Berlyne,1960年)。 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这种在学术生涯中保持最佳唤醒水平的需求。 想想学生在春季学期末承受了多少压力。 他们对看似无休止的考试、论文和必须按时完成的主要作业感到不知所措。 他们可能渴望在漫长的暑假期间得到休息和放松。 但是,一旦他们完成学期,很快他们就会开始感到无聊。 一般来说,到秋季下学期开始时,许多学生都很乐意重返学校。 这是唤醒理论如何运作的一个例子。

折线图具有标有 “唤醒级别” 的 x 轴,箭头表示 “低” 到 “高”,y 轴标记为 “性能质量”,箭头表示 “低” 到 “高”。 曲线描绘了最佳唤醒。 当唤醒水平和性能质量都为 “低” 时,曲线较低,标记为 “无聊或冷漠”。 如果唤醒级别为 “中等”,“性能质量” 为 “中等”,则曲线达到峰值并被标记为 “最佳级别”。 如果唤醒水平为 “高”,表现质量为 “低”,则曲线较低并被标记为 “高度焦虑”。
10.2.5:此处描述了与任务绩效相关的最佳唤醒的概念。 在最佳的唤醒水平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而在唤醒不足和过度唤醒期间,性能会逐渐减弱。

那么,最佳的唤醒水平是多少? 哪个级别可以带来最佳表现? 研究表明,适度的唤醒通常是最好的;当唤醒非常高或非常低时,表现往往会受到影响(Yerkes & Dodson,1908 年)。 想想你参加这门课考试的觉醒程度。 如果你的等级很低,比如无聊和冷漠,你的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 同样,非常高的水平,例如极度焦虑,可能会导致瘫痪并阻碍表现。 以垒球队面对锦标赛为例。 他们倾向于以很大的优势赢得第一场比赛,因此他们进入游戏时会以较低的唤醒等级被一支技能较低的队伍击败。

但是,最佳唤醒水平比中间层次永远是最好的简单答案要复杂得多。 研究人员罗伯特·耶克斯(发音为 “Yerk-ees”)和约翰·多德森发现,最佳唤醒水平取决于要执行的任务的复杂性和难度(见图10.2.6)。 这种关系被称为 Yerkes-Dodson 定律,它认为,当唤醒水平相对较高时,简单的任务执行得最好,而在唤醒水平较低时最好执行复杂任务。

折线图具有标有 “唤醒级别” 的 x 轴,箭头表示 “低” 到 “高”,y 轴标记为 “性能质量”,箭头表示 “低” 到 “高”。 两条曲线描绘了最佳的唤醒,一条用于困难的任务,另一条用于简单的任务。 达到简单任务的最佳等级时,唤醒等级略高于困难任务的唤醒等级。
10.2.6:当觉醒级别处于中等水平时,任务表现最佳,困难任务最好在较低的唤醒级别下执行,而简单的任务最好在较高的唤醒级别下执行。

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动机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信念,这可能包括之前成功完成确切的任务或类似的任务。 阿尔伯特· 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94)认为,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在激励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 班杜拉认为,动机来自我们对行为后果的期望,归根结底,正是对我们参与特定行为的能力的欣赏,这将决定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为自己设定的未来目标。 例如,如果你真诚地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最高水平上取得成就,那么你就更有可能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要让挫折阻碍你将任务完成到最后。

许多理论家将研究重点放在理解社会动机上(McAdams & Constantian,1983 年;McClelland & Liberman,1949 年;Murray 等人,1938 年)。 他们描述的动机包括对成就的需求、亲密关系和亲密关系。 对成就的需求推动成就和绩效。 对人际关系的需求鼓励了与他人的积极互动,而对亲密关系的需求促使我们寻求深入、有意义的关系。 亨利·默里等人(1938 年)将这些需求分为几个领域。 例如,对成就和认可的需求属于雄心壮志的范畴。 统治和侵略被认为是人力领域的需求,而游戏是人际情感领域公认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

虽然前面描述的动机理论与基本的生物动力、个人特征或社会背景有关,但亚伯拉罕· 马斯洛(Abraham Mas low)(1943)提出了一个需求层次结构,涵盖了从生物学到生物学动机的各种动机个人到社交。 这些需求通常被描述为金字塔:

三角形垂直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在三角形的内部和外部都有相应的标签。 从上到下,三角形的部分被标记为:“自我实现” 对应于 “内在满足” “尊重” 对应于 “自我价值、成就、自信”;“社交” 对应于 “家庭、友谊、亲密关系、归属感” “安全” 对应于 “安全、就业、资产”;“”生理” 对应于 “食物、水、住所、温暖”。
10.2.7:此处说明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 在金字塔的某些版本中,认知和审美需求也包含在自尊和自我实现之间。 其他包括金字塔顶部的另一层用于自我超越。

金字塔的底部是生存所必需的所有生理需求。 其次是安保和安全的基本需求、被爱和归属感的需求,以及拥有自我价值和信心的需求。 金字塔的顶层是自我实现,这种需求本质上等同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只有在金字塔下层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实现。 对马斯洛和人文主义理论家来说,自我实现反映了人文主义对人性积极方面的重视。 马斯洛认为,这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过程,只有一小部分人真正实现了自我实现的状态(Francis & Kritsonis,2006;Maslow,1943 年)。

根据马斯洛(1943)的说法,在满足金字塔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必须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 因此,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在努力寻找足够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营养需求,那么他就不太可能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别人是否将他视为好人。 相反,他所有的精力都将用于寻找可以吃的东西。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马斯洛的理论因其主观性质和无法解释现实世界中发生的现象而受到批评(伦纳德,1982)。 其他研究最近也提到,在生命的晚年,马斯洛提出了一个超越自我实现的自我超越水平,代表了为超越自己关心的意义和目的而奋斗(Koltko-Rivera,2006)。 例如,人们有时为了发表政治声明或试图改善他人的状况而做出自我牺牲。 莫汉达斯·甘地倡导通过非暴力抗议实现独立,享誉全球,他多次进行绝食抗议,以抗议特定情况。 人们可能会饿死自己或以其他方式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表现出超出自身需求的更高层次的动机。

摘要

从事特定行为的动机可能来自内部和/或外部因素。 关于动机,已经提出了多种理论。 更多以生物为导向的理论涉及本能和维持身体稳态的需求如何激发行为。 班杜拉假设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会激发行为,有许多理论侧重于各种社会动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结构是一个模型,它显示了从较低水平的生理需求到极高的自我实现水平的多种动机之间的关系。

Glossary

drive theory
deviations from homeostasis create physiological needs that result in psychological drive states that direct behavior to meet the need and ultimately bring the system back to homeostasis
extrinsic motivation
motivation that arises from external factors or rewards
habit
pattern of behavior in which we regularly engage
hierarchy of needs
spectrum of needs ranging from basic biological needs to social needs to self-actualization
instinct
species-specific pattern of behavior that is unlearned
intrinsic motivation
motivation based on internal feelings rather than external rewards
motivation
wants or needs that direct behavior toward some goal
self-efficacy
individual’s belief in his own capabilities or capacities to complete a task
Yerkes-Dodson law
simple tasks are performed best when arousal levels are relatively high, while complex tasks are best performed when arousal is lower

Contributors and Attributions